幼兒教育隨筆:孩子犯錯時,教師更應接納孩子
我班的怡諾小朋友,性格活潑開朗,走路一跳三蹦,喜歡唱歌跳舞,可她剛到幼兒園的時候,不象現在這樣,總不能和別的小朋友玩在一起,小朋友說她搶玩具,不給大家玩,她馬上就鉆到桌子底下去,誰也不理睬。一天上午的桌面游戲才開始,夢鑫就喊起來了:“老師,怡諾又搶我的玩具了!”我快步走到他們這組,用眼睛尋找怡諾,“她在桌子底下。”一名幼兒批評著怡諾說。見此情景,我連忙蹲下去,拉著她的手,向她表示教師沒有怪她,并且和她一起玩具。過了一會兒,她對我說:“老師,我想玩夢鑫那邊的玩具!”我點點頭,一邊告訴她,好玩的玩具大家都想玩,怎么辦呢?別人的玩具能搶嗎?想一個辦法來解決,在這樣寬松的氣氛里,我和她討論了如何與小伙伴進行交往和游戲 ,如何協調自己和同伴的關系,并且,在以后的活動中,盡量創造機會多讓怡諾和小伙伴一起游戲 ,同伴告她狀的聲音漸漸減少了,怡諾臉上的笑容也越來越多,再也不會鉆桌底了,變得越來越活潑、開朗。很多事例告訴我們,當幼兒在遭遇到沖突或挫折時,他們往往希望尋求成人的同情和接納。如成人對孩子表現出接納,會有效地緩解甚至消除幼兒的心理緊張和情緒不安,即使在幼兒的所做所為并不合科乎情理的情況下,教師也要接納幼兒,等他們情緒的”風雨”過后,再與幼兒細作理論,這時,幼兒能接受教師的引導和幫助,再與幼兒細作理論,這時,幼兒能接受教師的引導和幫助,從而有效地保護了幼兒的自尊,更好地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