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育隨筆:巧用情感達目標
我們在建構區投放了多種大小紙盒、紙箱,希望幼兒在壘高過程感知材料的特點,發展手眼協調能力。然而,幼兒進入區域后,僅滿足于隨意的擺弄、以及把小的放到大的里面的活動,而對于壘高毫不在意。
我觀察、分析發現,幼兒之所以出現上述問題并不是幼兒不會玩,而是教師沒有提出具體的目標,幼兒缺乏達到目標的動力。于是,我從情感入手激發幼兒的動機,在壘高區上空懸掛一只只可愛的“小動物”,有小猴子、小兔子、大熊貓等等,教師用動物媽媽的口吻告訴孩子們,小動物們餓了,小朋友們快快給“小動物”送上可口的、它們喜歡吃的食物。教師巧用計策,一下子激發了孩子們的興趣。他們興趣盎然的將紙箱、盒子一個一個往上壘。一開始壘的時候,有的孩子不管大小往上壘,壘著壘著倒了。這時孩子就想著應該怎樣壘才能不倒。慢慢的,孩子們就探索著規律了,他們把大的放在底下,把小的放到上面,他們越壘越高,懸掛于空中的小兔、小狗、小熊等動物激勵著孩子們將紙箱越壘越高,情感的介入推動了孩子們的游戲行為,活動目標也在孩子們的活動中水到渠成,自然而然地達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