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育隨筆:愛,讓孩子更健康
沒有鮮花,沒有掌聲,我們每天過著平平常常、普普通通的日子,然而在我的心里只有這樣的一個追求,那就是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把自己的愛奉獻給每一位幼兒!今年,我帶小班。班里的孩子最大的只有四歲,最小的也只有兩歲九個月。剛到幼兒園的時候,有的孩子還帶著奶瓶,每天他們在擺滿玩具的課室里尋找的不是玩具、同伴,而是媽媽、奶奶。于是,課室里哭聲彼伏,任我好話說盡,百般呵護都不管用。這時身為老師的我們需要極大的耐心,需要設身處地地為孩子們想想,他們這么小,從溫柔的家庭來到陌生的幼兒園,看到的是陌生的環境、陌生的人,怎能叫他們不焦慮、不害怕呢?于是,我選擇了抱一抱、摟一摟、親一親的方法與他們進行交流。
記得忻忻剛來幼兒園時,年齡比較小。入園前一直由媽媽、奶奶帶,初次來到幼兒園特別的不適應,大吵大鬧“要媽媽,要奶奶”。小嘴不停地嘟囔著,小手還一個勁地拉著我要往外掙,眼淚鼻涕更是亂成一團,面對這么小的孩子,不能打,不能罵,于是,我就抱著他,隨聲附和他的想法,趁機勸他:“如果,忻忻不哭了,聽老師話了,老師就去給媽媽打電話,讓她早些來接忻忻,這樣,忻忻先去喝點兒水,坐下來等著媽媽,要是忻忻跑到外面去,媽媽來了,就找不到忻忻啦,”聽了我的話,他便使勁地將身子往下墜,我趁機把他放在小椅子上。漸漸的他不哭了,這時我就引導他看周圍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他放眼過去,竟然也有了玩的欲望,這時,我就領著他,去拿自己想玩的玩具,慢慢的,他就投入了幼兒園生活。現在的忻忻看到新來園的小朋友哭時,還用小手丟丟哭的小朋友,那表情又可氣又可笑。現在,忻忻已經很懂事,變的特別的乖,各方面都特別的適應。
我們班還有一對可愛的孿生兄弟,一個叫永昶,一個叫永昊,剛入園時,兩個小家伙都特別的“斜”,稍有不順心就躺在地下大哭,而且會把小鞋子踢掉,還脫襪子,那陣勢,很是激烈。這時,你如果過去,他們一定會用小腳踢你,更別說要問清楚事情的原委了,這時,我一般采取“哄加嚇”的方法去引導他們,變下臉來,說,如果誰在地上躺著,一會兒小螞蟻就去啃他的屁股,會很疼的,老師可沒辦法解決,另外聽話的小朋友可以到老師這里來領一個好吃的水果,同時點著幾個表現好的小朋友名字,發幾個水果吸引這弟兄倆,因為我了解這兄弟倆的習慣,他們特別喜歡吃水果,這樣一來,他倆急了,又爭著爬起來,跑過來搶水果。這時,我就可以問問剛才到底發生了什么事,一切問題就解決了。
小班孩子獨立性比較弱,春季容易上火感冒,這時需要老師引導孩子們多喝水,可是往往有的小朋友在貪玩的過程中,常常是端起杯子接很少的水,根本達不到理想的效果,這時,我就對孩子們說:如果今天誰喝水喝的最多,我就給他貼“三個小明星”,這個辦法果然起效,孩子們一杯接一杯的喝開了,為了得一個小明星,孩子們的喝水意識提高了,可見,這種方法也是值得提倡的。
還有就是我們的午睡,有的小朋友在睡覺過程中,總是安靜不下來,一個勁的鬧,這時我就選擇給孩子們講故事或者是聽輕音樂,然后這些招對我們的孫浩軒小朋友就是不管用,于是,我就把他抱在懷里,告訴他,如果不睡覺,下午就沒有精神上課了,現在如果不睡,過會兒困了再睡,媽媽來的時候,你就醒不過來,媽媽就沒法帶你回家了,經過一番勸,軒軒終于乖乖的去睡覺了,臨睡前,還要求抱著他的玩具毛毛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