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育隨筆:讓孩子自己解決問題
現(xiàn)在的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集幾代人的嬌寵于一身,養(yǎng)成了驕橫任性的習慣,做事時常以自我為中心,極少考慮別人的感受。今天下午自由游戲時間,我正在指導(dǎo)孩子做游戲,突然聽到娃娃家里傳來一聲大叫:“這是我的玩具。”只見永浩一手抱著玩具,一手使勁將徐成推開。徐成摔倒在地上,大哭起來,我急忙走過去扶起徐成,剛想責備永浩幾句,永浩卻委屈地說:“他搶我的玩具,是我先拿到的。”徐成則理直氣壯地說:“我也想玩,老師說過小朋友之間要謙讓……”誰知永浩理直氣壯地大聲說:“別拿謙讓做借口,今天我最先拿到的玩具我就先玩”,兩人爭執(zhí)了起來。
看著兩個孩子爭執(zhí)不休,想起平時在游戲的過程中,也曾有類似的情況發(fā)生。作為教師,我總是教育孩子用謙讓地方法解決問題,孩子們在我的“勸說”下,最先拿到玩具的孩子就極不情愿得把玩具謙讓給別人了,久而久之,懂得謙讓的孩子玩玩具的時間相對較短,而不懂得謙讓的孩子反而能長時間玩玩具。今天永浩的話給我提了一個醒,于是經(jīng)過認真的思考之后,我決定改變一下教育策略:
我看著徐成認真地說:“徐成,玩具是永浩先拿到的,他有先玩的權(quán)利;也就是說永浩可以把玩具先給你玩,也可以不給你玩,懂嗎?”“可是我也想玩。”徐成不高興地說。“那你可以和永浩商量一下……”我溫和地說。兩個小朋友商量了很長一段時間,最終決定:永浩先拿到的玩具,理應(yīng)他先玩。徐成可以先找其他的玩具玩,待會兒兩人再交換玩玩具……
通過這件事,我想孩子們會明白一個道理:在和小朋友做游戲的過程中,不能用謙讓作借口將自己的意愿強加在別人身上,誰先拿到的玩具誰就有決定權(quán),小朋友之間有了矛盾要協(xié)商解決。作為教師,我們更要利用一切可行的時機教給孩子與人交往以及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