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育隨筆:幫助孩子減輕分離焦慮
“小班幼兒班級處于家庭與幼兒園生活過渡與銜接的地位。從家庭到幼兒園,幼兒經歷著教育生態和生活條件與環境的變遷。班級是幼兒所經歷的第一個集體生活組織,幼兒從家庭生活到幼兒園班級集體生活,面臨著新的人際環境和新的生活環境的考驗。”(選自《學前教育原理》)
劉敬澤小朋友初入托班,正面臨著這種新的環境的考驗。劉敬澤年齡小,在家主要由媽媽照看,陌生的環境,使他分離焦慮特別嚴重,玩具、游戲活動絲毫引不起他的興趣,一天到晚不停地哭,不停地喊:“媽媽呢?媽媽呢?找媽媽,找媽媽!為了減輕他的分離焦慮,我在生活中給予特殊的關注。
在日常生活中,我想方設法跟他交流,建立“友誼”關系,處處“關照”著他:及時提醒他大小便,幫他退褲子、提褲子,教育他有大小便需要時及時告訴老師,不要尿褲子;在幼兒加點前,我把水調到適宜的溫度,然后教他正確的洗手方法和用自己的手帕擦手;吃食品時,教他拆食品袋的正確方法,食品袋上有鋸齒邊的用手沿鋸齒口撕開,食品袋側面有小撕口的,教他沿小撕口撕開,沒有鋸齒邊或小撕口的請老師幫忙;喝水時,教他拿著自己的杯子,排隊到保溫桶前接水喝;戶外活動時,我帶他散步、滑滑梯,并引導他與小朋友友好相處;此外,每天根據氣溫情況及時給他增減衣服……
功夫不負有心人,漸漸地,劉敬澤小朋友感受到了在幼兒園的快樂,再也不喊:“找媽媽,找媽媽了!蔽乙矎拇硕嗔藗“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