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發揮“家長志愿式家教互助”的作用
家庭教育和幼兒園教育是對幼兒實施教育的兩個方面,高質量的幼兒教育應該是幼兒園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有機結合。只有兩方面密切結合,在教育方向、教育手段、教育方式等方面取得教育的一致性,才能形成教育的合力,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為了解決當前幼兒教育中存在的“幼兒兩極發展不平衡的問題”,我們提出的“家長志愿者”互助式家教指導模式有效的利用幼兒園、家庭、社會的三大教育資源,形成教育合力。
陳鶴琴先生認為,兒童早期所接受的家庭教育關系著人一生的發展,具有積極的奠基作用。他在《家庭教育》中寫道:“一個人知識豐富與否、思想發展與否、良好習慣養成與否,家庭教育應負完全的責任。”有智者也曾言:子女是本書,父母是作者,老師是編輯,而社會是有責任的讀者。我們說家庭教育重要,是人類教育的發展規律所決定的。由此可見,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健康成長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但是,目前社會上,家長“重教而不會教”的現象嚴重,他們對家庭教育指導的要求非常迫切。
幼兒園作為幼兒教育的主要基地之一,同時也擔負著對家長進行家庭教育指導的義務。長期以來我們在堅持不懈的探索:如何利用有效的形式和方法來提高家庭教育水平,更新家庭教育觀念,在家庭教育中樹立新的兒童觀、人才觀、親子觀、評價觀和教子觀。我們提出了整合教師資源、家長資源、幼兒資源、社會資源等多種資源下的“家長志愿式的家教互助”家教指導模式。
家長志愿式的家教互助——是資源整合下的新型家庭教育指導模式的研究,是幼兒園家庭教育指導者通過家長來園參加幼兒日常活動的形式,整合教師資源、家長資源、幼兒資源和社會資源等,開展家庭教育指導工作,從而提高廣大幼兒家長自身素質和家庭教育水平的活動,具體為:
一、“常規”互助與“動態”互助相結合
幼兒園的家教互助活動在一定程度上可分為“常規”互助和“動態”互助。“常規”互助往往與幼兒園的日常活動聯系較為密切,比如隨著幼兒園傳統的家園活動的家長開放日、親子游戲等而展開。我們嘗試讓家長有計劃的,參與幼兒的一日生活或某一活動,在共同生活中了解自己孩子的優點與不足,同時學習教師的教育形式、教育方法。“動態”互助則是以某一幼兒的特定發展期為前提,針對幼兒的某一領域發展的實際水平,以家長特定型的“動態”志愿式互助。如我班的東東小朋友,在手工活動中的動手能力較差,尤其是手眼協調方面,為了讓家長了解孩子這方面的不足并請家長幫孩子改掉這個壞習慣,我們邀請了東東家長來園參與我們的手工系列活動,東東家長通過在每一堂手工活動中,與我們教師一起來關注孩子與同伴在手工能力方面的個體差異,幫助孩子增強自信、提高了手工制作能力。
當然,幼兒教育實際上是科學性的整合教育,因而,“常規”互助和“動態”互助也是相對而言的。例如:針對我們班個別幼兒吃飯速度慢、桌地面臟、餐后喜歡奔跑的現象。我們邀請了5名家長志愿者參加了我們的本次家長志愿者活動。每一組請一名家長參與學習性管理,在家長參與用餐的同時既可以了解幼兒的進餐情況,同時可以模仿教師的管理方法對幼兒進行學習性的教育。這樣我們教師的管理在無形之中對家長也進行了以“進餐”為主題的家庭教育指導。家庭教育指導具體化已深受家長的青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