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幼兒交往能力
在幼兒熟悉環境、適應幼兒園集體生活后,我在班上設置“娃娃家”,讓孩子“家”中模仿角色,在游戲中體驗交往的樂趣,找到生活的開心點。根據托班幼兒年齡特點增設了“圖形寶寶找家”等活動區,讓幼兒在一定游戲活動中積極交往,進一步相互了解,體驗與同伴交往合作的快樂。我利用現有的空間建立了“兒童社會活動室”。為幼兒提供了更多的交往機會,孩子們也非常愿意參與到活動中去。特別是平時在班里較內向、不愛說話的孩子,他們到了社會活動室中就像一只快樂的小鳥,自由地選擇喜歡的游戲活動,完全忘記了自己在游戲,仿佛真的置身于“銀行”、“商店”之中。這種完全放松的交往方式使這些孩子愿意去說,愿意去與伙伴交往,從而使他們的交往能力提高了很多。在活動中孩子們充分嘗試了怎樣才能讓別人接受自己,以及與同伴共同游戲的樂趣,使全園孩子的交往能力都得到了充分發展。
在活動游戲設置上,我設置“找朋友”等活動,促進幼兒相互認識,培養幼兒友好情感和共同活動的興趣。如在手工活動“好玩的泥”中,我們讓幼兒以小組為單位,通過和泥、捏泥等,商量分工,共同完成一件泥制品,幼兒不僅學會了手工活動中所要求的基本技能,而且在活動中學會了合作,分享到成功的快樂。在語言活動《小猴過生日》上,發展了幼兒口頭語言表達能力,教育了幼兒同伴間要相互關心,友愛相處;談話活動是對幼兒進行交往能力培養的一種很有效的教育手段,如“我的一家人”、“我的好朋友”、“玩具大家玩”等,通過談話,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得到了鍛煉,增進幼兒間的了解,增加了相互間的友誼,初步掌握了交往的技巧。
4、加強家園聯系溝通,同步培養交往能力。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沒有家庭教育的學校教育和沒有學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養人這一極其細致而復雜的任務。”社會行為的學習,交往能力的培養是一個長時間的連續過程,家長和教師只有一致要求,共同培養,才能取得較好的效果。家庭是孩子生活時間最長的場所,父母的言傳身教對孩子交往能力的培養有著重要的影響。我在家園欄中定期向家長介紹幼兒社會交往的重要性和方法,向家長宣傳幼兒近期發展情況,指導家長在家或平時社會交往時注意培養幼兒的交往能力。在平時家長接送幼兒間隙,與家長交流溝通,引導家長在家庭中應創造一種平等和諧的交往氛圍,讓孩子敢說話,愛說話,為孩子創造和提供更多的機會,讓孩子體驗到交往的樂趣,允許孩子到小伙伴中去,并給予正確的引導,努力做到家庭和幼兒園對幼兒新生進行同步培養。
四、課題研究成效
經過三年來的探索與實踐,我基本完成了研究任務,達到了預期的目標。
(一)初步探索出幼兒交往能力培養的途徑與方法
能夠充分尊重孩子,尊重孩子的學習方式,充分考慮各年齡段幼兒的語言發展和智力發展的特征,不斷改進教學方式和手段,讓幼兒與環境互動、幼兒與教師互動、幼兒與幼兒互動,幼兒與家長互動,初步探索出了幼兒交往能力培養的途徑,如專門的以游戲為主的教學活動和環境創設相結合,立體布置墻飾、創設活動區、在一日生活中滲透、吸收家長這一寶貴的教學資源,把家長請進課堂,家園配合、積極互動,運用現代化教學媒體輔助教學等等?偨Y出多種有效、幼兒喜愛的培養方法,促進了幼兒正確交往能力的不斷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