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案例:注重幼兒社會實踐能力的培養
背景:
最近,我們開展了“交通工具”的主題活動,我們圍繞著飛機、輪船、列車的系列活動,孩子們興趣十分濃厚,通過一些區角活動來了解交通工具的特點,感受它們給人們帶來的方便。我們也開展了春游活動——浦江游覽。
觀察實錄:
在春游之后的學習活動中 ,我們一起玩乘船的游戲,在藍藍的大海上觀察,發現了許多各種各樣的船。于是讓孩子們來介紹。當俞偉說道游船的時候,我就問他們,你們在游船上看到了上海哪些美麗的風景呢?孩子們就討論開來了。而那些沒去春游的小朋友就東望望,西看看,不知道該交流些什么。于是,我說:“那些去春游的小朋友請你把你看到的來告訴沒去的小朋友聽,好嗎?來當一回小導游,要注意導游說話的語氣和完整。”這下,他們就都有任務了。一個聽,一個講,分享著大家的快樂。我明顯看到兩類孩子的差異,說的小朋友十分興奮,回憶著游覽時候的情景,還用手在比劃著。而聽的小朋友只是聽著,卻反應不大。
行為分析:
從一個這樣的差異來看,發覺通過社會時間活動之后的孩子,在經驗、膽量、見識等方面明顯比沒參加的小朋友要棒得多了。他們的直觀感受,直接的視覺,十分形象的經驗的積累。人的一生中大體接受三種教育,即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其中學校教育接受的大部是理論上的東西,它必須接受社會實踐的檢驗、豐富、充實,才能消化吸收,真正變成有用的東西,才能反過頭來服務于社會。否則,書本知識只能停留在紙上談兵的層次上,體現不了它的使用價值和社會價值。所以理論和實踐要相結合。
教養支持:
1、家園共同為幼兒提供社會實踐的機會。加強幼兒的社會實踐能力。
2、把孩子的目光引向幼兒園以外那個無邊無際的知識海洋,讓他們通過自身的努力和嘗試,接觸新事物,探索新事物,豐富自己的經驗。這些經驗都是十分寶貴的。
3、自然資源的利用,讓幼兒在實踐探索活動中思維更為開放。就要求教師隨機教育,讓實踐活動的開展形式更為靈活。在活動中孩子們自主地發現問題、收集資料,自發地探究問題、合作學習,自由地表達經驗、表現能力。這樣不僅培養了幼兒動腦動手的能力,更重要的是發展了幼兒創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