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筆記:不要媽 媽喂
這兩天用餐時,發現義義用餐的速度明顯比以前快了些,并且也能夠把自己的一份飯菜全部吃完。今天我是下午班,當我走進班級換班時,他一看到我,就說:“老師,我馬上就要吃完了。”我低頭一看,真的,他的碗里飯已經全部吃完了,就剩下一點點菜了。于是我對他說:“你今天吃得可真快,還有一點菜你也會吃得很快的,是嗎?”聽了我的話之后,他肯定地邊點頭邊說:“是的。”義義以前吃飯是特別慢的,吃飯時總是這兒看看,那邊望望,一口飯到嘴里會停留好長時間,沒有養成專心吃飯的習慣,而且有時還會表現出偏食的不良表現。這幾天吃飯時看上去他好象比以往認真,而且吃飯的速度明顯加快了。這些情況可能跟前幾天老師一直在盯著他吃飯以及老師跟家長交流有關,可能這幾天家長平時對他吃飯的問題也督促得比較緊。
在放學的時候,老師跟他的媽 媽進行了交流,他媽 媽說前些日子由于工作忙,因此在家吃的問題基本都是由奶奶管的,孩子就很多時候是由奶奶喂著吃的。自從老師跟家長談了之后,家里的大人對孩子吃的這一方面也重視了,全家大人有了一致的教育孩子的要求,一起努力地幫助孩子,而且媽 媽也想出了一起比較好的辦法。這幾天,孩子在家也是能夠自己吃了,并且也能吃得比較快了。
孩子的飲食習慣跟老師以及家長平時的督促、教育都是有很大關系的,如果只靠老師平時在幼兒園的一些教育引導,那收到的效果肯定是不全的,但有了家長的共同、一致性參與,很多問題就會顯得容易多了。而且家長在教育子女方面也會有一些新的好辦法,例如沈宋義媽 媽就是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使用了“填鴨式喂飯”的方法,就是當孩子吃得很慢時,媽 媽就主動去喂他吃,但是喂飯的頻率是很快的,讓孩子感覺到來不及,這樣孩子就會不想要大人來喂,于是也就自己吃了。當孩子又吃得慢時,媽 媽就問:“是不是要我喂?”孩子一聽,就會想到媽 媽喂飯會特別快,于是也就會心甘情愿地自己加快吃飯的速度了。久而久之,吃飯時的一些不良習慣也就糾正了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