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育隨筆:如何調動幼兒的積極性
一 創造寬松的心理氣氛自由和諧的氣氛,能使幼兒感到心里安全,產生積極活動的欲望。要做到這一點,首先就要尊重幼兒、理解幼兒,縮短師生之間的距離。如:在晨間接待活動時開放所有的活動角,讓幼兒自由選擇玩具進行活動,也允許他們小聲地和小朋友交談。幼兒三三兩兩地自由組合,有的繪畫,有的玩積木,有的粘貼,有的折紙,有的用火柴棒貼畫,有的丟沙包,有的玩揪尾巴,有的看自己帶來的畫冊等,他們玩得輕松自在。
二 提供充分的操作機會
幼兒生性好奇、好動,他們對一切事物都充滿著新鮮感。多讓幼兒實踐操作,能活躍幼兒思維。如幼兒學習用腳“運球”時,首先要學習用腳帶球這個動作,而幼兒一拿到球就想踢,特別興奮。于是我就讓幼兒自己玩球,同時提出“看誰最會玩,怎樣才能不使球離開自己的腳”這個要求。通過操作,幼兒認識到:雙眼要盯住球;雙腳要交換輕輕踢;要用腳的內側左右輕輕踢。于是,孩子們個個都學會了這個動作。我還注意根據幼兒不同的發展水平,提供不同的操作材料。我設計出不同層次的操作內容,這樣讓幼兒自由選擇,自愿組合,想到哪一組玩都可以,玩一會也可以到另一組去玩。結果,學得好的幼兒交換了四五組,較差的幼兒就在一組內操作練習。在我組織的教育活動中,大都采用這種方法,幼兒每一次都能找到適合自己水平的操作游戲,玩得特別開心,既學到了知識,又發展了能力。
在語言活動中也是這樣,有供幼兒排圖選圖講述的許多主題圖片,有供幼兒進行物體外形特征描述的單個物體卡片,也有供能力較差的幼兒看圖復述故事的圖片,還有供幼兒進行故事表演的頭飾和故事錄音磁帶等,使每一個幼兒都能進行適合自己水平的語言活動。
三 充分運用討論的形式,活躍幼兒思維
幼兒好勝心強,總想使別人知道并認可自己的想法。根據幼兒的特點,我經常抓住時機,引導幼兒進行討論,通過討論來促進幼兒思維的發展。比如,在《假如我是孫悟空》的談話活動中,讓幼兒圍繞主題進行討論,有的孩子想變成飛機帶小朋友去太空旅行;有的小朋友想變成隱身人幫助有困難的人;有的想變成成人去工作等。這樣,通過幼兒主動參與討論,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與想象力得到了充分的發展。
四 用擬人的方法引起幼兒的興趣
幼兒的思維具有擬人化的特點,因此具體的模仿比抽象的模仿更能引起幼兒的興趣。午餐后的散步有利于幼兒健康的活動。但幼兒活潑好動,常發生追跑現象。我多次提醒,但收效甚微。
五、 多鼓勵表揚,正面引導幼兒
愛與尊重的心理環境有利于幼兒主動學習,多用鼓勵表揚的方法進行正面引導,幼兒更易接受。幼兒洗手不認真,一直是不好解決的問題。道理講過了,方法教過了,開始幾天他們洗得很認真,久而久之就開始走形式了,這也不能怪幼兒,他們也沒有不好好洗手會生病的體驗,當然無法引起重視。因此,我在幼兒洗手時經常表揚那些易被幼兒直接感受到的行為接受,看洗得多仔細,過幾天小手就變好看了。每到此時,就有很多的幼兒把手伸給我看。在日常生活中,千萬不要因事小而吝嗇你的鼓勵與表揚,孩子們會為你的贊許而更加努力地做好每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