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育隨筆:淺談尊重幼兒能力
近來,在幼教雜志上不斷刊登關于幼兒能力培養的文章,看后,感觸頗深。能力培養,是幼兒園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和貫徹落實《綱要》精神的重要內容。而培養能力,同樣存在“尊重”的問題,這些年來,教師在尊重幼兒人格方面有了長足的進步,但在尊重幼兒能力方面仍存在不少問題,如教師習慣于為幼兒安排好一切,不經意間就剝奪了幼兒自主探索、自主學習的機會,這反倒錯過了能力培養的好時機,以下是我的一些粗淺的認識。
1、嘗試錯誤,發展能力。
在操作活動中,幼兒往往搞不懂事物之間的因果關系,比如:用積木搭了一間小房子,卻要讓胖狗熊住進去,結果可想而知。這時,我們不要輕易告訴他“你蓋的房子太小,狗熊進不去”,因為這樣會打擊他的積極性,更重要的是難以使他獲得有關的知識。相反,我們可以抱起狗熊試著鉆進去。通過幾次嘗試,幼兒會意識到房子太小了,從而得出要蓋一間胖狗熊能住進去的大房子的結論。
2、多強調客觀事物本身,少強調幼兒的弱小。
幼兒是天生的探索者,他們喜歡嘗試新鮮事物,探索未知領域。教師的限制不僅給了幼兒一個消極的自我暗示“你不行”,還壓抑了幼兒的積極主動性,剝奪了幼兒嘗試、發展能力的機會。當我們看到幼兒想做力所不能及的事,這時我們一定要強調客觀事物本身,為幼兒提供幫助,而避免強調幼兒的弱小。
3、提供適宜的工具,孩子的表現也許會令我們刮目相看。
幼兒園吃飯,一貫是老師乘好,幼兒吃現成的。試想,如果我們為幼兒提供合適的乘飯、乘菜、乘湯的工具,孩子的表現也許會令我們刮目相看。幼兒的能力是否能得到發揮,關鍵在于是否有一個適宜的環境條件。適合于成人的各種工具,幼兒用起來肯定顯得笨手笨腳。相反,如果我們提供適合于幼兒使用的工具材料,就能為幼兒操作、發展能力提供前提條件。
4、成人少一分替代,幼兒便多一分發展。
幼兒吃點心的包裝紙,班上的垃圾筒往往一次裝不下,這時,老師可以邊將廢紙倒出邊說:“這些紙真占地方,看起來,小朋友吃一次點心,老師要倒兩次垃圾呢!”這時,幼兒會獻計獻策:我幫老師倒;拿個重東西壓住它,就能多放一些;把紙團成團就不占地方了……等等。其實,幼兒具有無限的潛力,關鍵看我們能否開發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