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育隨筆:請不要錯過每一次與孩子交流的機(jī)會
為了增強(qiáng)家園共建的積極性,給家長與孩子之間提供情感交流的機(jī)會,密切親子關(guān)系,我們舉行了一次家長開放日活動。各班都準(zhǔn)備了豐富多彩的節(jié)目表演、技能展示、親子游戲等,因為有很多親子游戲,我們發(fā)出了邀請函,請孩子的爸媽來參加活動。
活動這天,班里大多數(shù)孩子的爸爸、媽媽都來了,只有幾個孩子是由爺爺奶奶代替父母來的,活動開展的異常精彩。但是在活動中有一個小男孩的表現(xiàn)讓我至今難忘,他叫徐金輝,這天因為媽媽有事,由爺爺跟他一起參加活動。
我們班開展了“搶呼啦圈”、“二人三足來運(yùn)球”、“媽媽,我在這兒”三個親子游戲。之前的兩個游戲開展的很精彩,歡聲笑語一直不斷,金輝跟爺爺配合的也很默契,表現(xiàn)的很棒。在最后一個游戲《媽媽,我在這兒》的時候(規(guī)則:在場地中間孩子圍成圓圈向外坐在小凳子上,用綢子給媽媽蒙上眼睛,然后請媽媽找出自己的孩子),我們分了四組,輪到金輝上場的時候,我聽到了一陣大哭,聞聲望去,金輝在爺爺?shù)膽牙锎舐暱奁瑺敔斚蛭覕[了擺手,示意我不用管。這個時候金輝推開他爺爺,向我跑來了,跑到我跟前說:“陳老師,我要跟媽媽做這個游戲了。”我說:“媽媽有重要的事沒來,爺爺也可以跟你玩啊!”“我不要爺爺跟我一塊做,我就是要媽媽。”“那老師跟你一塊做好不好”“不要”。就這樣,任我怎么哄,怎么勸也無濟(jì)于事。金輝的爺爺見孩子的“任性”阻礙了整個活動的進(jìn)程,就先把他哄著抱下場了。就這樣,當(dāng)游戲剛結(jié)束,金輝又哭著來到我跟前,抽泣著伸出了小手:“老師,我懂事,不哭了,你可不可以給我一根綢子”,我問他:“可以告訴老師,要綢子干什么嗎?”誰知我一問他又大哭起來了:“我要拿回家給媽媽,讓她跟我一塊做游戲!”孩子的話讓我心酸了好一陣,不只是我,還有好多的家長都目睹了這一幕。就這樣我給了孩子一根紅綢子,讓他帶著希望回家,回家跟媽媽一塊游戲。
之后,我跟金輝的媽媽反映這一情況,他媽媽也跟我說:本以為孩子太小不會在意很多東西,沒想到會給他造成這么大的傷害,以后不管多忙,我都會去參加你們的活動。
孩子的話久久在我耳旁回繞,讓我有了寫這篇文章的動力,很多家長在我們搞活動的時候會因為工作或者其他的事情不來參加,無所謂的一種心態(tài)給孩子帶來了很大的傷害,所以我在此也想跟所有的媽媽說一聲:請跟孩子一起來游戲。不要以為孩子太小,什么都不懂,有了你的參與,你會感受到孩子是多么的需要你,請不要錯過每一次與孩子交流的機(jī)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