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筆記:我會穿鞋啦
我們班孩子平時父母在家照顧得太周到,以至于他們的生活自理能力還不夠強。你看,就拿穿鞋這件事來說吧,每次起床都有很多孩子穿錯鞋,有的孩子我們讓他們換過來之后還是反的,這讓 我們三位老師很煩惱。
在一次查看資料的時候,我無意間看到一首兒歌《鞋寶寶》,我覺得兒歌的內容很好,對小朋友穿對鞋子很有幫助,于是我把這首兒歌交給小朋友。每次起床穿鞋子的時候,我就讓他們把兩只腳并攏了,然后念兒歌檢查自己的鞋子穿對了沒有。兒歌的內容是:“兩只鞋寶寶,一對好朋友,穿對了,高興頭碰頭,穿錯了,生氣背對背。”每次念到兒歌的時候,很多小朋友興趣濃厚,有的幼兒嘴里自言自語說:“我的鞋子碰碰頭了,很高興,穿對了。”還有的小朋友也會一邊思考一邊在說:“我的鞋子背靠背了,好像生氣了,那肯定穿錯了,我還是反過來吧。”通過兒歌的引導,大部分小朋友都穿對鞋子了,只有少數小朋友他們還是搞不清楚。對這一部分孩子,我們會單獨跟他們講解,教他們怎樣穿對鞋子,怎樣讓鞋寶寶高興起來,小朋友好像也很樂意老師用這種方法向他們解釋。開始的時候,每次都是我們老師給他們檢查,后來,我們就讓幾個能力強的小老師帶著小朋友邊念兒歌邊檢查鞋子穿得對不對,特別是平時經常穿錯鞋子的這幾個小朋友。有時起床念兒歌穿鞋子的時候,有的小朋友還會提醒他的同伴:“你的鞋子生氣了,應該這樣穿。”看著他們互相幫助那個熱情勁,我們心里別提多高興了。一段時間下來,我們發現我們班穿錯鞋子的小朋友越來越少了,我們三位老師都明白,這是我們巧妙的利用兒歌引導的勝利成果。
通過這件事,讓我們值得反思的是,有些事情我們不需要單調地反復強調,有時會出現事倍工半的效果,我們老師么累得半死,小朋友也沒聽進去多少。其實有時我們身邊學的兒歌,歌曲,故事都能把它們引用到幼兒日常生活中去,你看穿衣服我們也可以設計兒歌讓孩子在感興趣的情況下學會穿脫,這樣,比我們老師不厭其煩地反復講解效果要好許多,這樣既有利于孩子們掌握知識,又提高了他們的生活自理能力,真是一舉兩得,何樂而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