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育隨筆:“調皮王”變了
王亦博是我們班很“厲害”又很有個性的一個男孩子,長得虎頭虎腦,高高大大,平日里總是不斷地和其他小朋友發生矛盾。還經常打人。是班里出了名的“調皮王”。
今天區域活動時,王亦博提出想去建筑區玩。說心里話,王亦博去建筑區我真的不放心,建筑區里男孩子多,大大小小的積木又厚又硬,萬一王亦博犯起脾氣來后果不堪設想。但轉念一想,王亦博的問題就在于沒有找到適宜的解決同伴之間矛盾的方法,如果他沒有機會和同伴一起游戲,又怎么能夠學會呢?現在不正是一個幫助他的機會嗎?
于是我先把我的擔心告訴了他:“你想和大家一起搭積木,我很高興。但是我擔心如果你的主意大家沒有同意,或是你搭的積木被別人碰壞了,你會不高興,會打小朋友,那就太危險了。”聽了我的想法,王亦博似乎悟出了什么,他用懇求的語氣對我說:“我今天不打人,行嗎?”孩子的表情既誠懇又有幾分怯弱,好像就怕老師不相信自己的承諾。“那咱倆約好,你今天不打人,一定要說話算數。”王亦博認真地點點頭,高興地去了建筑區。我留心觀察著王亦博,他和同伴相處得很愉快,玩得很開心、很投入。游戲后,大家開始對今天的游戲情況進行小結,輪到建筑區時,王亦博高興地告訴大家:“我今天游戲時和大家玩得很高興,我沒打人。”“那小朋友喜歡和你玩嗎?”“喜歡呀!齊齊和我一起搭了一個鳥巢呢!” “原來不打人也能和大家玩得很開心。”我及時總結,他使勁地點點頭。
通過這件事,使我認識到一味的說教并不見得有效,親身的體驗才會讓孩子有切實的感受。這次的愉快體驗對王亦博觸動很大,在后來的活動中我發現王亦博漸漸變了,他開始注意自己的行為表現,開始試著友好地和大家在一起。為了更好地幫助、引導他運用適宜的方法來處理問題,每做了一件友好的事,都會和我有一個目光交流,我也都會及時地給予他一個肯定、鼓勵的眼神。
王亦博變了,看著王亦博友好、愉快地和同伴相處,我由衷地感到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