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隨筆:給孩子一些權利
曾經在班上發生過這樣一幕:“兩個小女孩共同爭搶一把椅子,誰也不讓誰,這時一個小朋友跑來告訴老師,所有的孩子都在等著我來解決問題”。
按照一貫的方式快速有效的解決那就是將這把椅子拿過來,誰也別要,可是這次我不想這樣做,我想以另一種溝通的方式來解決,我問孩子,這是誰的椅子,小朋友各說各的,我問兩個小女孩也都分別說是自己的,現如今很多孩子都是以自我為中心,不知道與同伴相處要互謙互讓,為了培養孩子這種樂于謙讓的精神,我將兩個向女孩拉到旁邊做下來慢慢的溝通交流。
首先小朋友之間相處,哥哥姐姐要謙讓著弟弟妹妹,小男孩謙讓些小女孩,面對著全班小朋友,我問誰是姐姐誰是妹妹?最終得出的結果就是兩個都認為自己是妹妹,于是只能兩個人站在一起比比看,可是在比身高的時候我發現琪琪很聰明的將腿彎下來一點,結果比出來確實一樣高,看得出,琪琪很聰明,而且很不愿意當姐姐,因為琪琪在家里有個哥哥,家里所有的一直都是謙讓著她,這時想要讓她低頭似乎很難。
我蹲下來輕輕對琪琪說:“琪琪,老師知道你有個哥哥對不對”對,你在家里一直都是妹妹是嗎?,是的,那今天我們來當一次姐姐好不好?在家里你永遠都是妹妹,在幼兒園老師讓你也來當一回姐姐好嗎?好的,琪琪開心的回答我,那姐姐應該怎么做呢?琪琪很樂意的將椅子給了另一個女孩,自己重新搬了一把小椅子。
一個很簡單的故事情節,兩個很單純的小女孩,可是就是這樣簡單的情景在我們的生活中卻無時不在,很多時候我們只是隨便處理而過,卻從來不會征求孩子的意見,強行將自己的想法灌輸給孩子,讓孩子以我們的方式生活,其實,很多行為習慣、態度能力都是從小培養的,一件小事情,一個小糾紛,一個小細節都會無形中給孩子的一生帶來很多影響,從小讓孩子學會自己處理問題,給孩子一點權利,而我們更需要做好一個旁觀者一個引導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