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育隨筆:幼兒園為什么能吸引孩子
幼兒園吸引孩子的地方在哪兒?為什么有的孩子愿意高高興興地上幼兒園,為什么有的孩子幾個月下來還是無法順利地適應幼兒園的生活?這是最近一段時間,網友們問我的一個主要問題。
和網友們討論幼兒園的利弊,討論孩子對幼兒園的態度,有的網友很困惑,為什么自家的孩子在上幼兒園前總是很不情愿,總是要哭上幾聲,等進了教室就一切如常了;有的網友痛訴幼兒園的缺點,比如幼兒園總給孩子看電視,老師讓孩子喝水是給家長看的,而不是為了要讓孩子多喝水;還有的網友羨慕小米的幼兒園總能有這樣豐富的活動,恨不得能轉到小米現在的幼兒園來。
其實,個人認為,任何一個幼兒園,都不是十全十美的。就如古語常說的“我之良藥,你之砒霜”,可能在我看來是一所很不錯的幼兒園,而在另一個家長的眼中看來,卻是相當差勁的。因為每個人看待問題的角度不同,所形成的觀點自然就不同了。比如孩子在幼兒園玩滑滑梯的時候,或者奔跑的時候,可能摔了磕了,這在我看來,都是不可避免的,老師的確是該盡好監護的責任,但也不能避免意外發生。別說老師了,就是家長自己帶一個孩子,都免不了磕磕碰碰的,更何況是幾個老師帶二三十個孩子呢?又比如小米的幼兒園在10月底時,出現一例手足口病,在我看來,幼兒園在發現的第一時間就通告了大家,采取了消毒、隔離等措施,已經算是很不錯了,可是有的家長卻在研究著如果孩子得了手足口病,是否要追究幼兒園的責任;比如有的幼兒園教孩子識字、算術等,有的家長覺得這么小的孩子就學這些太遭罪,可有的家長卻恨不得孩子能多學些再學些......
所以我在和網友們分析幼兒園的好壞利弊時,就一直提倡,寬容些看待幼兒園,只要不涉及底線----比如有打罵孩子、恐嚇孩子,或者伙食不好、或者平時說的和做的不一樣等問題,只要孩子在適應了幼兒園的生活后,去幼兒園是開開心心的,這就足夠了。千萬不要把幼兒園想象成可以幫助你把孩子身上的一些壞習慣改正,或者可以幫助你培養孩子的一些好習慣----老師固然會教,但最主要,還是靠平時家長的教導。就象前不久的家長會上,就提到這么一個現象:老師教小朋友們自己搬椅子,可是有的小朋友卻說媽媽在家里就不讓我搬椅子,媽媽說我會摔倒的!----你讓老師還怎么教呢?
在如何給孩子選一所好的幼兒園時,我就曾經提到過,考察的一個辦法就是和這個幼兒園里的孩子交談,問他們對幼兒園的感覺,肯定是最直觀的。如果孩子喜歡幼兒園的生活,提起幼兒園來是眉飛色舞,那么多半是錯不了的。而幼兒園為什么會吸引孩子呢?不外乎兩點:老師好,對孩子親切;幼兒園玩具多活動多,玩都來不及了,哪有時間哭。至于是否真的能讓孩子學到什么,倒還在其次了。
老師好,這點相當重要。畢竟在五天上幼兒園的時間里,和孩子接觸最多的,就是老師。如果面對的是一個熱情開朗的,真心喜歡孩子的老師,孩子會很敏感地察覺到的。這也是為什么家長總會“抱怨”,自己說的孩子不聽,老師說的倒象是圣旨一般,說什么孩子就聽什么。除了幼兒園老師在孩子看來比較有權威性,也懂些心理學外,老師對孩子的態度,多半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