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育隨筆:對孩子純真的感情要珍惜
在工作中,在與孩子相處的日子里,曾發生了許許多多打動我心扉的故事。有一件事,至今想起來仍使我感到愧疚。那次,由于我對孩子缺乏了解和尊重,讓孩子的心靈受到了傷害。
那天活動課上,我讓孩子們書寫數字5。其他孩子都聽話地開始寫了,可當我走到宇欣小朋友身邊的時候,看見他還沒有書寫,反而在聚精會神地畫著什么,于是我提醒他說:“寧欣,怎么還不寫?”邊說邊把本子翻好放在他的手中,等我巡回一圈,第二次來到他身邊時,發現他仍在不停地畫著。“你怎么回事?為什么還不寫?”我的語氣嚴厲起來,然而他并沒有知“錯”而改的意思,反而仰臉對我開心地一笑,指著他手中的畫像要對我說些什么。這時的我只想完成教學任務,根本沒有看到孩子眼里的另一個世界,沒有看一眼他畫的是什么,更沒有多想一下他為什么那么專心致志地畫著,而是非常氣憤地將他手中的畫筆收起來,不由分說地將畫畫的本子扔在我的桌上,并告訴他家長接他回家時不準要本子。說完,我轉身去輔導別的孩子,根本沒理睬宇欣眼中委屈的淚水。
下午離園時,宇欣的奶奶來接他,他頭也不回,一聲不吭地走出活動室。當時,我很得意,覺得自己“勝利”了。我想小孩子怎能不聽老師的話,就在我得意到“半截”時,我的心猛然一震,今天宇欣沒跟我說再見,也沒理我。高興中的我好象被誰當頭打了一棒,“勝利”的喜悅一下子跑到了九霄云外,我問自己:“為什么宇欣今天和往常不一樣?為什么走時不理我?難道我什么地方傷害了他?”帶著這種疑惑的心情我回到了家。夜深人靜,白天發生的一切又一幕幕的在我腦海里浮現。他當時指著畫高興地要對我說些什么呢?為什么我不能耐心地聽他說完呢?我越想心里越不好受,越想越覺得自己當時處理的方法過于簡單、粗暴,越想越覺得自己傷害了一顆童心。如果當時多一些耐心、關愛、理解,也許就不會傷害他的自尊心了。教育中如果沒有了情感、沒有了愛,那就像池塘里沒有了水,這時,池塘也就不能稱為池塘,教育當然也就不能稱為教育了。
第二天,帶著深深的歉意和愧疚,我來到班上。平常早上來園時見了我總要問聲好的宇欣,今天只瞟了我一眼,就快速坐到他的座位上去了。我趕緊拿起昨天的畫,來到宇欣的身邊對他說:“昨天都是老師不好,忘了把畫給你。”說著順手把畫給了他。頓時,他的眼中又亮了起來。“宇欣,老師昨天收了你的畫,是老師不對,你能原諒老師嗎?”他點了點頭。我說:“你給老師說說你都畫了些什么吧?”這時,宇欣清澈的眼里充滿了亮晶晶的淚水,他指著他的畫說:“老師你看,我畫的是那天晚上做的夢,我夢見我坐在彩云上飄到了媽媽身邊,媽媽緊緊地抱著我,她說等這段日子忙完了一定回家看我,老師你看,媽媽還給我買了輛小汽車呢……”此時,看著神采飛揚的宇欣興奮地給我講著,我心酸酸的。作為老師,怎能不理解孩子思念媽媽的感情世界呢?孩子想念遠在外地工作的媽媽,以至于做夢都夢見了回到媽媽的身邊。這純真的感情,難道不應該珍惜嗎?怎能采用簡單、粗暴、生硬的方法對待呢?
事后,我覺得自己的道歉并沒有丟面子,反而增進了宇欣對我的尊重和了解,加深了我們之間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