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育隨筆:教孩子愉快參加勞動
現在的孩子多數是獨生子女,是家中的“小皇帝”(“ 小公主”),平時都是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很多事情都是家長包辦。孩子的勞動能力和自理能力很差。為了逐步培養孩子正確的勞動觀念和良好的勞動習慣,以及熱愛勞動和熱愛勞動人民的情感,耐心細致不怕困難的態度和創造精神。利用愉快式教學,促進孩子初步學會一些基本的勞動知識和技能,使他們身心健康發展。具體做法是:
一、激發孩子興趣,創造愉快的氣氛。
孩子學習最直接的動力來自興趣。孩子有了學習興趣,才能積極主動的參與。這就要求我們在活動中要遵循兒童的生理、心里特點,實施愉快教學,寓教于樂,寓學于樂,以樂促學,使孩子在愉快中學習。如在教修補圖書時;我告訴孩子圖書寶寶的臉不小心劃破了,該怎么辦?孩子們七嘴八舌議論開了。最后決定修一修,我及時教孩子修補技術,并組織競賽,在規定的時間內看誰補得快不得平,評出優勝者,得一朵小紅花。這樣就激發了孩子們參加勞動的興趣,他們學的可認真了。需要注意的是不能為愉快而愉快,而要讓孩子在知識、方法、能力、情操上有所得,要將孩子的興趣引到熱愛勞動上來。
二、了解孩子的個性特點,進行愉快教學。
了解孩子的個性,根據孩子的個性特點,因材施教,使孩子學得輕松、學的活潑、學得愉快。孩子年齡小,從實際出發,選擇他們力所能及、趣味性強的勞動。經常組織“自己的失去自己做”活動,使孩子養成良好習慣。如在教學《塑料瓶變變變》時,讓孩子自帶塑料瓶子、線、下腳布料,教師為他們準備好石子。教師先示范后,孩子自己做自己評比,看誰做得又快又好,并在光榮榜上給優勝者天添上一朵小紅花。這樣,孩子們在玩中參與勞動、在愉快中學習。
三、面向全體孩子,培養參與競爭意識。
培養孩子參與競爭意識,進行愉快教學。面向全體孩子,組織進行實際操作,使每個孩子在親身的實踐中學到知識。如在《洗手絹》的教學時,課前布置孩子回家觀察家長洗衣服的過程。教學時讓孩子說出家長洗衣的方法,講解時說明注意的事項。接著示范,然后讓孩子動手洗手絹。最后評出勞動能手進行比賽。孩子們爭強好勝,學習氣氛非常活躍,個個躍躍欲試。
四、啟發孩子的創造性勞動
讓孩子自己動腦想,動手做,學習勞動技能和本領。開展“每周學一招”活動,激發孩子跟父母或朋友學一種本領的興趣。這樣孩子就會搞創造性的勞動。利用廢紙盒、廢盒蓋、廢鐵片來展示自己的勞動技術。每周開展一次小能手評選活動,啟發孩子學習勞動技能,在競爭氣氛中體會勞動的光榮。
總之,根據孩子的認知特點,年齡特點,進行勞動課愉快教學,對激發孩子勞動學習興趣、獲取知識、培養能力、增強勞動觀念有著深遠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