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育隨筆:把犯錯誤的權利還給孩子
一個偶然的機會,聽兒子的音樂老師說兒子很有音樂天賦,建議讓他學鋼琴。剛開始學的時候,內容比較簡單,老師的要求也不高。兒子總能輕易得到“五星”。那時兒子一提學琴就兩眼放光,特別高興。
可惜,好景不長,隨著學習內容越來越難,老師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而且,練琴本身就需要每天不厭其煩地一遍遍重復再重復,兒子的新鮮勁過去了,彈琴的熱情也就不高了。尤其是每當我在旁邊不時地提醒他“注意手形……三指立住……看清指法……拇指抬高……”每次彈完之后還要總結:“這一遍手腕沒有穩住,三指又趴下去了,還不夠熟練……”不等我說完,兒子就斜著眼睛瞪著我:“總說人家的缺點,為什么不說人家的優點?!”我理直氣壯地批評他:“只有給你指出缺點來,你下次才能改正。你學琴的過程就是不斷改正缺點的過程,什么時候老師、媽媽再也給你挑不出毛病來,你的琴才算練得不錯了。”兒子對這一番大道理很不以為然。
我從未懷疑過我的教育方法有什么不妥,直到我報名去學開車。
我的教練是個認真而又嚴厲的人,他只粗線條地告訴你大體步驟,從來不細講其中的原理,而一旦你出現錯誤,他準會在一旁急躁地訓斥你:“你看你,怎么老是熄火……掛檔……換檔……速度都到了40了還不快換檔……”他很嚴格,對每一位學員都是“高標準、嚴要求”,只可惜初學的人幾乎不可能一下子達到那樣的標準,所以每位學員幾乎都會受到批評。
每次練習,他都有本事給你挑出一大堆毛病。這樣,沒學幾天就有些心灰意懶了,甚至想過轉車不跟他學了。也就在這時,我才真切地體會到兒子練琴時的心情。
是啊,教練肯定和我一樣是“恨鐵不成鋼”,只可惜這樣的“狠”不但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反而會打擊學生的自尊心、自信心,進而使他們漸漸失去學習的興趣,讓學習過程變得苦不堪言。其實,出錯誤是正常的,我們怎么能期望所有的人學所有的事情都能一點就透、一學就會呢?真這樣的話,恐怕老師很快就會失業。
其實,學琴學車是這樣,孩子們的學習又何嘗不是呢?讓我們放輕松,不要每天都時刻準備著,睜大眼睛去發現孩子的各種“錯誤”,然后一一幫他們糾正。
把犯錯誤的權利還給孩子,平心靜氣地與孩子們一起分享他們錯誤百出的成長過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