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育隨筆:一個小寶兩個樣
妹妹家的女兒小寶來到了我家,我把好吃、好玩的東西擺在了她的面前,讓她隨便吃,隨便玩,我到廚房做飯。
不一會兒,小寶跑進廚房問我:“阿姨,我吃的瓜子皮放哪里?”“你找一找,旁邊有一個垃圾桶,你把它放進垃圾桶吧。”等我做完飯出來叫小寶吃飯,小寶主動收拾玩具并且放進了玩具櫥,我看到她吃東西后的垃圾全部放進了垃圾桶,地上挺干凈的。收拾完玩具,竟然問我,“阿姨,我去哪里洗洗手再吃飯?”我把她領到了洗手間,然后站在她后面觀察她怎樣洗手,先用水把手弄濕,然后搓上肥皂搓搓,再把肥皂沖洗干凈,最后用毛巾擦手,很正確的洗手方法!我夸獎她:“小寶真聰明,把小手洗得干干凈凈,是個講衛生的好孩子!”我聯想到小寶媽媽時常跟我抱怨,說小寶在家里不聽話,每次吃東西后垃圾亂扔,玩具亂扔,極不講衛生,家里經常變成垃圾場,老是給她拾掇不上。吃飯的手就是不洗手,要洗手不是施行強制措施法就是許諾法,洗洗手就許諾給她我買好吃或好玩的東西。我感到很奇怪,怎么小寶來到我家就像變了一個人,變成了這么懂事又講衛生的好孩子了?
我帶著好奇和小寶談起了話,“小寶好懂事,知道收拾好玩具還把垃圾放進垃圾桶,這么講衛生呀!你在家里也是這樣做嗎?”小寶說“阿姨家的樓房好干凈,我不能扔在地下。我們家在農村,垃圾隨便扔就行,因為我們家的地下本來就很臟,扔點垃圾也沒事。”“那你在家里吃飯前一定洗手嗎?”“阿姨,這是秘密,不準告訴我媽媽。在家里,我不洗手媽媽就許諾給我買好吃好玩的東西,所以我就不洗手,等媽媽的許諾呢。”
一個小寶在不同的環境中表現出了截然不同的兩個樣子,看到這里,家長就不要再抱怨自己的孩子沒有形成良好的習慣了,是否也應該從自身找找原因,給孩子營造一個養成良好習慣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