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筆記:小溝通,大收獲
時光荏苒,歲月匆匆,在幼教這片純凈的沃土中,不知不覺已耕耘十幾載。多年來的教壇生涯讓我收獲了無數(shù)孩子們的笑臉、家長們的信任以及領導們的肯定。但讓我感悟至深的,是開展好家長工作,做到有效溝通,獲取家長教育一致性的行為、話語、思想的資源,讓我得以在飽有一顆愛孩子的心的基礎上順利開展班級工作。
兩年前,我教過這樣一位男孩——聰明、多動,語言表達力強,表現(xiàn)為:好胡攪蠻纏,但他特別喜歡老師給他分配任務、干活,并且做得有模有樣,還有他的身體素質(zhì)超好,運動系統(tǒng)協(xié)調(diào),靈敏,得益于父母遺傳,都是體校教練員。上小托班時,他能從一樓窗戶爬出,跳落地面,企圖跑走找媽媽。上課搗蛋更是他天天上演的戲法,并且有極強的煽動性,全班孩子都受其影響無法上課。家長呢,非常護駒子,我們反映孩子在園表現(xiàn),她會左顧而言他,直言孩子在家如何孝順?gòu)寢專犜挘鍕寢岄_心。對于孩子在園的教育與我們無法形成統(tǒng)一戰(zhàn)線。于是我改變了溝通策略,每次盡量報喜,每周至少三次溝通,從孩子愿意幫助人,幫老師,幫助小朋友等方面,夸贊他的好。但每次溝通時也都留個話題——“今天吧,孩子做了一件讓老師感到遺憾的小事……,您還是回家問他吧,孩子的小腦袋瓜可能有想法呢。”家長第二天總能積極找我主動反映前一天發(fā)生的,從孩子渠道了解的事情原委,雖然話語中透著偏向自己孩子的言辭,但我們發(fā)現(xiàn)打開了與家長溝通的大門。家長自己通過孩子的敘述,了解事情的原委,比我們告狀式的述說可信度要強的多。
我們能試著與家長做到無隙溝通,做起來是有些難度的,其實,每位家長都是關(guān)心自己孩子的,只是有時關(guān)心的度(語言,行為)有些過,容不得別人說不。當然這種溝通策略也得從孩子的自身能力考慮,他善表達,愿意與媽媽溝通,家長畢竟是教練員,帶學生,知道教育對孩子的重要性。所以我采取了這種:低姿態(tài)、換位溝通—家長與孩子溝通比我們告狀的講述讓家長更有可信度與有效性的溝通策略。我所說的溝通方式,老師們,您也不妨試一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