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科學活動:有趣的洞洞
活動目標:
1.尋找身上和生活中的洞洞,知道其作用,并能用適當的語言表達。
2.能借助身體,探究出各種不同的洞洞。
3.體驗和老師、同伴一起找洞,變洞的樂趣。
活動準備:
一張白紙、剪刀、一個皮球、一個大的羊角球,照相機。
活動過程:
一、教師出示白紙,引出“洞洞”。
(教師出示一張白紙,引起幼兒興趣)
師:這是一張?(紙)我用剪刀剪出一個什么?(洞洞)
二、幼兒交流討論,說說生活中的洞洞。
1.師:你在生活中見過洞洞嗎?你在哪里看到過洞洞?
2.師:除了……有洞洞,哪里還有洞洞呢?
小結:剛才你們說到了動物、食物、家里、馬路上都能找到洞洞,其實在我們身邊可以發現很多很多與洞洞有關的東西。
三、幼兒尋找,探索自己身上的洞洞。
1.結合幼兒身體,師幼一起尋找身體上的洞洞。
師:現在我們一起來找一找我們頭上都有哪些洞洞?
2.幼兒相互討論頭上的洞洞的作用。
耳朵洞洞,耳朵上的洞洞是干嘛的?(聽聲音)
鼻子洞洞,鼻孔可以干什么?(呼吸)
嘴巴洞洞(與幼兒一起做嘴巴變大變小,嘴巴上的洞有時能變大,有時能變。
3.幼兒尋找身上的洞洞。
師:我們接著往下找,嘴巴的下面(衣領洞洞)
再往下(指肚子)這里有洞洞嗎?肚子里面有一個小洞洞,叫肚…?肚臍眼
(指背后)從這往下,哪有洞?屁股上的洞洞是干嘛的?
(指裙擺)這里有個大洞,褲腳管上也可以找到洞洞。
這里有洞洞嗎?這個洞洞是干嘛的?(對,鞋子里有洞洞可以把腳伸進去。)
小結:其實,在我們的身上從頭到腳可以找到許多許多的洞,這些洞有的大、有的小,這些洞洞都是有用處的。
四、探索用自己的身體變洞洞。
1.師:好,老師現在請你們伸出兩只小手,小手能不能變出個洞來?
小結:“手指并手指,洞洞變出來。”
師:手指張開來,洞洞能變大。手指并手指,手臂圍成一個洞。
師:兩個手指可不可以變出個很小的洞來?小一點,再小一點。手指彎彎緊,洞洞能變小。
小結:小手變一變,可以變出那么多的洞洞。
2.出示皮球,幼兒探索用身體變出大洞的方法。
師:老師這里有個什么?(皮球)玩過嗎?平時你是怎么玩球的?
小球有這么多玩法,今天老師要請你讓這個小球鉆洞洞。這個洞洞在哪里呢?就在你身上,請你在身上變出一個洞來,讓這個球可以鉆進去。
3.游戲“鉆洞洞”。
師:小手圍一圍,圍成一個洞。(投球)進去了嗎?除了小手圍起來,還有什么地方可以變個洞?
兩腳分分開,站出一個洞(鉆洞)還有其他的辦法嗎?
頭頂上面圍一圍,圍成一個洞。
小結:洞洞也可以變得哦,除了在前面、下面,上面也可以有。(上面鉆球)
小手和其他的地方有洞嗎?如果小手碰碰腰呢?如果小手碰碰膝蓋呢?…
師:看看某某小朋友變出了幾個洞?
五、多人合作變洞洞。
師:剛才我們玩的是小球現在換一個大球,有沒有辦法讓這么大的球鉆進洞洞?
幼兒用身體動作變洞洞,老師用大球去鉆洞,讓小朋友發現鉆不進。
啟發:跟朋友手拉手,圍成大洞洞。
1.師:你們是幾個人手拉手的?(3,4,5等)
看看洞洞在哪里?大球能鉆進去嗎?快速拍照
2.看白板:照片中哪幾個人拉手的?
大家一起來找一找他們圍成的洞洞在哪里?(老師邊鉆球邊說:大圓中間有個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