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科學活動:瓶子和蓋子
設計意圖:
陳鶴琴老先生說:教師的設計始終要以幼兒為核心,所設計的活動本身,要充足給予幼兒放手操作的機會,因此所尋找的玩具一定是“活”的,是能有多重針對性,并且源于幼兒鮮活的生活實際的,是具有相當趣味性的。
瓶子是孩子身邊最熟悉的生活用品之一,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各式各樣、多姿多彩的各類瓶子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多的方便,還給幼兒生活帶來了許多的樂趣和探究的思索及創意的空間。在我們小班的角色游戲中的‘超市’里,擺放著許多由孩子們自己收集而來的瓶瓶罐罐(沐浴露、洗頭膏、礦泉水、洗手液、飲料瓶等等),超市對小年齡的孩子來說是退貼近生活的一個去處,日常生活中經常跟隨成人來往超市,超市中的物品和買賣規則也基本熟知。同樣的小班孩子在游戲中也很喜歡去超市買東西,無論需不需要、無論有沒有錢……可是在游戲結束整理玩具的時候,經常會出現混亂的現象——瓶子沒有蓋子、罐子沒有蓋子、瓶子罐子的按嘴找不到了等等,每天,給我們的‘營業員’的工作帶來了許多的麻煩!面對小班幼兒游戲特點和這些散了家的“瓶子和蓋子”,老師卻發現其中許多教育契機和可挖掘可利用的教育資源,于是誕生了這個‘瓶子和蓋子’的活動。根據小班孩子的年齡特征,同時考慮到瓶子蓋子對幼兒小肌肉、一一對應等能力的發展,制定了以上目標。嘗試用掀、拔、旋、按等動作打開和蓋住瓶子,發展小肌肉動作;初步感知瓶口大小和蓋子大小的關系。材料就是各種各樣的瓶子及其蓋子。在流程設計上,主要是通過幫娃娃家整理物品的游戲形式,采用了層層遞進的原則,不斷讓幼兒自然地練習掀、拔、旋、按等動作,在這個過程中感知瓶口大小和蓋子大小的關系。
活動目標:
1. 知道瓶蓋子的作用,在尋找瓶子特征的過程中,嘗試選擇合適的蓋子與瓶子進行匹配。
2. 樂意探索擰、按等不同方法,嘗試蓋緊瓶蓋,發展手部動作;
重點:通過自己動手給瓶子蓋蓋子,發現不同的蓋子適合不同瓶子。
難點:發展孩子的手部動作,給各種瓶子蓋蓋子,并能用簡單的語言描述。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
知道瓶子都是有蓋子的,如果生活中少了蓋子會帶來很多方便;
環境準備:
一、幼兒收集各種不同形狀、功用的瓶子;
二、泡沫板若干(和幼兒人數相當);
三、橡皮筋(細而長,便于孩子操作);
活動過程:
一、引出話題,并引導幼兒討論蓋子的作用
老師:我們的超市里有許多有用的瓶子,有飲料瓶、食品瓶、化妝品瓶、洗滌用品瓶等大大小小式樣不一的瓶子,老師想在這些瓶子里裝東西,可是一不小心把瓶蓋子全弄亂了,這下該怎么辦呢?
重點提問:老師心里真著急,沒有了蓋子,瓶子還能用嗎?為什么?
【這一問題幫助幼兒了解蓋子對瓶子的重要性,旨在和孩子們共同討論缺少了蓋子會發生哪些問題。孩子們紛紛表示沒有瓶蓋子是絕對不行的,有的孩子說:“沒有蓋子,臟東西會跑到瓶子里面去的!保挥械暮⒆诱f:“沒有蓋子,瓶子里面的東西會流出來了,都浪費了!;有的孩子說:“沒有蓋子,里面的東西不衛生了”;有的孩子說:“沒有蓋子,小蟲子會飛進去,東西就不能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