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科學活動《蝴蝶是怎樣長大的》說課稿
為突破活動的重難點,我主要采取以下策略:
1、多媒體教學中形象感知。教師通過利用生動、形象的多媒體動畫,來吸引幼兒的注意、刺激幼兒的感官,從而幫助幼兒直觀地感知蝴蝶的成長過程,激發幼兒主動參與思考與講述,為解決活動難點做好鋪墊。
2、自主操作中實踐運用。幼兒的認知能力是在與材料的互動中逐漸培養起來的。本活動,我提供了人手一份的操作材料,四個生長階段用數序表示,降低幼兒排序的難度,鼓勵幼兒自主操作與排序。考慮到不同幼兒能力的差異性,我前后安排了兩次操作,步步深入,引導幼兒在“同伴互學”和“教師引導”中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從而突破教學難點。
3、肢體表現中生動體驗。小班幼兒思維正處于“直覺行動性”、“具體形象性”階段,活動最后環節,我運用開頭巧虎的多媒體動畫片段,通過播放一段輕松、充滿童趣的音樂,吸引幼兒主動參與肢體表達、和老師進行愉快的互動體驗,使幼兒的技能伴隨著情感進入學習興趣高潮,也為本次活動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
三、說活動準備:
教具:1、“蟲卵變蝴蝶”的課件、歌曲音樂磁帶
2、“蟲卵變蝴蝶”圖片四幅,活動教具:卵、毛毛蟲、蛹、成蟲。
學具:幼兒人手一份操作材料
四、說活動過程:
環節鋪陳
活動環節
解決問題,達成目標
情景導入
教師出示“蝴蝶”玩偶,引發幼兒思考:蝴蝶是怎樣長大的。可愛的玩偶形象自然地將幼兒的注意力吸引到活動當中來,積極參與講述。 ★此環節主要目的:提取幼兒已有經驗。觀看視頻
1、 完整欣賞巧虎視頻 2、 鼓勵幼兒展開講述與表達。提問:蝴蝶是怎樣長大的呢?你們知道它的生長過程嗎? 3、教師根據幼兒回答出示相應的圖片,重點引導幼兒認識四個蝴蝶的關鍵階段名稱:卵、幼蟲、蛹、成蟲。生動、充滿童趣的巧虎視頻將幼兒自然地帶入蝴蝶的成長世界,引導幼兒直觀感知,四個生長過程的圖片給幼兒呈現了一個最直接的知識點,幼兒接受得水到渠成。 ★此環節是解決難點前的鋪墊環節,主要目的:引導幼兒重點認識蝴蝶的四個生長階段。為下一操作環節的成功排序做好必要的鋪墊。幼兒操作
1、第一次操作: ①教師講解操作要求,幼兒自主進行操作。 ②操作后交流:教師有針對性的選擇操作中出現問題的幼兒作品進行交流與講解。 2、第二次操作:以“幼幼互學”的形式引導幼兒自己發現錯誤、鼓勵幼兒自行改錯。 3、教師梳理與小結。★此環節是本活動的難點所在。兩次操作排序,是幼兒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教師采取了“同伴互學互助”和“教師引導”策略幫助幼兒成功建構新知識點,正確排序。最后的教師小結:“有序的圖片陳列”為幼兒成功完整建構本課的知識點畫上一個圓滿的句點。嘗試表現
播放音樂蝴蝶飛,鼓勵幼兒互動表演。最后“蝴蝶飛”飛出活動室結束活動。五、說活動特色:
其一,現代教學媒體與傳統教學手段有機結合、相得益彰。
隨著科技的發展,多媒體課件在教學中的運用也越來越廣泛,但同時也引發了我們的思考,怎樣的活動可以發揮多媒體課件的最佳效果呢?在本次活動中,我巧妙地選擇了幼兒喜愛而熟悉的巧虎形象,直觀地為幼兒展現了蝴蝶由卵殼中爬出,吃食后日益長大的身軀,破繭成蝶后的生動畫面,達到了傳統教具演示無法達到了逼真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