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科學活動《蝴蝶是怎樣長大的》說課稿
其二,“做中學”思想精髓的運用。
活動中,我注重讓幼兒通過操作去理解與掌握。創設機會,放手大膽地讓幼兒自己去聽、去看、去想、去講、去做、去表現。支持、鼓勵他們在與材料的互動中,積極嘗試、自主探索、獨立操作、發現真知。
其三,整合教育理念的體現。
本次活動遵循小班幼兒的發展特點,我以引導者、合作者的身份,科學地設計了直觀、操作、探索、肢體表現等多種教學形式,創造條件,使每個幼兒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活動中來,充分體現了幼兒的主體地位,使幼兒主體潛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展,調動了幼兒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感知蝴蝶由卵到成蟲的成長過程,感受科學操作活動帶來的樂趣,個人能力也得到發展與提升。
當然,我們應該考慮到的是:由于幼兒能力發展存在“不平衡性”和“個體差異性”,可能今天這次活動兩次操作后,有部分幼兒還是未能獨立進行正確操作,我想我們允許問題的存在,正因為如此,我們的教育才不會就此終止。幼兒的問題就是我們開展下次教學的源頭所在,我想這也正體現了教育的“延續性”和“以人為本”的特點。讓我們共同期待下次更精彩的教育之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