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音樂活動:大狼喝粥
教師:大狼舀一勺、喝一口,可以怎樣讓鈴鼓發出這樣的聲音。(表演大狼不快不慢喝粥 練習不快不慢演奏)
(2)結合完整的故事講述,幼兒打擊鈴鼓表演故事。運用鈴鼓表現三種不同的節奏。
大狼在姥姥家喝粥舀一勺,大口大口喝進去(慢拍一下,連續搖鈴鼓)
在自己家粥太燙了,舀一勺,喝三口(慢拍一下,搖三下),在幼兒園喝粥舀一勺喝一口(慢拍兩下)。
(3)播放故事磁帶,教師指揮,完整表演。
現在我來指揮,讓我們一起邊聽故事邊演奏大狼喝粥吧。聽,故事開始啦
【設計意圖:教師在不斷的引導復述故事的過程中,使幼兒能夠根據故事內容反復練習鈴鼓的演奏。】
4、讓幼兒自由玩鈴鼓,盡情感受玩樂器的樂趣。
(1)鈴鼓真好玩,除了剛才的玩法還可以怎樣拍?請起立,大家盡情地玩吧。
(2)從幼兒動作中提取有代表性的動作。(請個別幼兒做展示,大家學一學)
(3)在音樂的伴奏下,與鈴鼓同舞。
讓我們把剛才的動作連起來跳個鈴鼓舞吧!
【設計意圖:通過幼兒的自由演奏,使幼兒能夠更好更靈活的掌握鈴鼓演奏的技巧,從中體會到樂器給她們帶來的快樂,并且能得到創造性的發展。】
三、教室的電話響了,“喂,你好,你是誰啊?”“哦,你是大狼啊,有什么事情嗎?”“你想請我們班小朋友去你們家做客啊?”回頭問小朋友們想不想去?然后請小朋友們用手里的樂器和老師們再見,快快樂樂的去大狼家做客~~~
【設計意圖:增加幼兒的興趣,使課堂有個完整的結束,讓整節課都在一個故事中呈現】
活動反思:我選擇了幼兒熟悉的鈴鼓作為演奏樂器,和幼兒一同觀察畫面、傾聽故事、分析內容,幼兒在學會敲打樂器以后,不會滿足于單調不變地發出一種聲音的。為了使聲音富于變化,有的會越敲越快,有的則越敲越慢,還有的越敲越使勁,或越敲越輕。這時,我問:“大狼大口喝粥是怎樣的呢?”康賀說:“我用鈴鼓用力的搖,嘩啦啦!”心儀說:“鈴鼓輕輕拍,大狼輕輕喝粥。”孩子在模仿和表演中,不斷自主探索適合的強弱和節奏,獲得表演的快樂,獲得了通過聲音表現事物、表達情感的一種方式和途徑。
同時節奏活動更多的是以集體活動的形式進行的。在集體活動中,為達到統一的目的,幼兒要逐步學會克服以自我為中心,能夠注意別人的行動,服從集體的需要,尊重同伴,了解自己行動的結果對同伴和集體的影響,盡力與集體保持一致。于是在活動中我要求幼兒:在演奏前,樂器拿出之后,幼兒必須控制樂器不發出聲音。整個演奏過程中,用老師夸張的體態語來提醒幼兒:注意控制和調節自己的音色的力度,確保演奏效果。結束時,按指揮的手勢放回大腿。這些細微的動作都要求幼兒注意力集中,能夠抵抗外界的誘惑,克服各種困難,這些無形中都培養了幼兒的意志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