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音樂活動《跳到我這里》教學設計(通用2篇)
小班音樂活動《跳到我這里》教學設計 篇1
一、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活潑愉快地演唱歌曲,掌握歌曲節奏,并能用身體動作表現
2.鼓勵幼兒在游戲活動中大膽想象,嘗試改編歌詞
二、活動準備
音樂磁帶、鋼琴
三、活動過程
1.練聲游戲:教師和幼兒用各種小動物的叫聲以一問一答的方式進行練聲
3 — 1 — ∣ 3 3 3 4 5 —‖
教師:小 雞 小雞 怎樣 叫?
3 — 1 — ∣ 3 3 3 4 5 —‖
幼兒:嘰 嘰 嘰嘰 嘰嘰 嘰。
評析:教師用新授歌曲中一部分的旋律及孩子們熟悉的小動物的叫聲進行練聲,不僅達到了練聲的目的,也為幼兒下一步學唱新歌作了很好的鋪墊。
2.律動游戲:跳到我這里
教師:小朋友,現在老師和你們之間有這么一段距離,你想怎樣來到老師的面前?讓老師抱一抱你們。
幼兒:我想走過去。
幼兒:我想跳過去。
……
幼兒行為表現:孩子們一開始沒有反應,后來教師說:小鳥會飛到老師這里,你會怎樣到老師這里呢?教師這么一提示,孩子們的思維活躍了起來,用不同的方式來到教師的身邊。
教師:小朋友真愛動腦筋,請大家跟著老師念的節奏用自己喜歡的動作來到老師這里。
★— ★—∣★★ ★★ ★ — ∣∣
跳 跳 跳到 我這 里。
飛 飛 飛到 我這 里。
轉 轉 轉到 我這 里。
幼兒行為表現:開始孩子們關注的是目的:我要第一個到達老師的面前。大多數孩子是跑到教師的身邊,沒有聽教師的節奏進行。
評析:小班幼兒的規則意識比較淡薄,在其過程中,教師非常注重引導孩子有節奏的進行活動。如:這位小朋友是聽著節奏來到老師身邊的,我喜歡你。教師鼓勵和暗示性的語言使幼兒的注意轉向了聽節奏活動。
3.做小手游戲
教師:小朋友的兩只小手也是一對好朋友。你們看,左手弟弟握著拳頭“跳、跳,朋友啊跳到我這里。”右手姐姐伸直手指迎接小弟弟,他們緊緊地抱在了一起。你們也來玩一玩,邊說兒歌邊有節奏的做動作。
評析:這個環節教師旨在幫助幼兒熟悉歌曲中第四樂句的節奏和歌詞而設計的玩小手游戲。這個游戲比較生動有趣,簡單易學。教師把歌詞內容滲透到兩個游戲中進行,把孩子記歌詞的難度進行了分解,為后面幼兒學唱新歌作好準備。
4.玩兩兩合作游戲《跳到我這里》
1 2 3 下一頁
(1)請幼兒自選朋友。
(2)有節奏地跳到你的朋友身邊后相互擁抱。
(3)教師彈琴用《跳到我這里》的旋律伴幼兒一起游戲。
幼兒行為表現:由于孩子們對歌詞有了一定的了解,教師彈琴時孩子們不知不覺地跟著旋律輕輕地哼唱了起來。
評析:怎樣讓孩子能整體了解歌詞內容,完整欣賞歌曲旋律?教師設計了整合性的游戲。在孩子們進行游戲的過程中,教師彈出了歌曲的旋律,孩子們也就會不知不覺地把歌詞填到旋律中,跟著老師彈的旋律哼唱起來。
5.幼兒學唱歌曲
教師:老師這兒有一首歌叫《跳到我這里》,歌中唱的就是小朋友剛才動腦筋想出來的本領,聽一聽歌中都唱了些什么?
(1)教師清唱
教師:這首歌好聽嗎?你聽到老師唱什么了?再聽老師唱一遍,這次可要聽仔細了。
(2)幼兒和老師一起唱。
(3)教師彈琴,幼兒跟著琴唱。
教師:請小朋友邊唱著歌邊跳到老師這里,注意哦!一定要唱到“朋友,跳到我這里”小朋友才能跳到老師這里。
(4)教師變換位置,讓幼兒在游戲中學會唱這首歌
幼兒行為表現:幼兒在和老師一起唱歌時,積極性比較高,能力強的幼兒已能大聲地完整地唱起來,能力較弱的幼兒唱得還不自信,但每個孩子對活動都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
評析:教師能關注到幼兒的個體差異性,在游戲中讓能力不同的孩子都得到發展:能力強的孩子在游戲中教師引導他們唱著歌曲并學會控制自己的動作唱到最后一句才能來到老師的身邊;能力弱的幼兒教師鼓勵他們在游戲中大聲歌唱,使孩子們真正感受到“跳一跳就能摘到蘋果”的效應。
6.幼兒創編歌詞
教師:小朋友除了邊唱邊跳來到老師這里,還可以怎樣來到老師這里?
幼兒:我飛到老師這里。
幼兒:我爬到老師這里。
……
教師:好!請你們邊唱著歌邊飛(爬)到老師這里,老師要看看哪些小朋友是按歌曲的節奏飛(爬)的?
幼兒行為表現:孩子創編歌詞的積極性比較高,想出了許多辦法,有單腳跳、翻跟頭、兩個小朋友手拉手等等方式,動作稚拙又可愛。。
評議:在孩子們會唱歌的基礎上讓幼兒改編簡單的歌詞內容,難度不是很大,但對小班的孩子來說還是有一定的挑戰性。從活動的整個過程來看,教師設計的每個環節都是圍繞著活動目標來進行的,層層遞進、環環相扣,孩子們是在毫無壓力的游戲情景中輕松自然地學唱會了這首歌。達到了讓孩子在玩中唱、唱中玩的愉快情緒,教師沒有一點教的痕跡。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
附歌曲
《跳到我這里》
1=4/4
3 — 1 — ∣ 3 3 3 4 5 — ∣ 2 — 7 — ∣ 2 2 2 3 4 —∣
跳 跳 跳到 我這 里, 跳 跳 跳到 我這 里,
3 — 1 — ∣ 3 3 3 4 5 — ∣ 2 3 4 3 2 ∣ 1 1 1 —‖
跳 跳 跳到 我這 里, 朋友 跳 到 我 這 里。
上一頁 1 2 3
小班音樂活動《跳到我這里》教學設計 篇2
活動背景: 我們定義的綠色教育就是“健康、文明、自然、和諧”的教育,是健康教育的升華,在“綠色”的氛圍中,追求完善的人格培養,使身心得到和諧可持續的發展。本次的中班音樂活動《跳到我這里》就是結合我園的 課題《幼兒園綠色教育與課程整合的實踐研究》這個課題設計的。這個音樂活動其實是讓幼兒在熟悉節拍的基礎上進行歌曲歌唱和創編的一個活動。我從導入部分就將歌曲的節奏貫穿進去,并且還讓孩子們想出不同的走路方式,不但增強孩子活動的興趣還能很好的將主題里小動物的內容更加豐富。能用自己好聽的歌聲表達對身體動作表現的喜愛和愉悅的情緒體驗。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愉快地演唱歌曲,掌握節奏,并能用身體動作表現。 2.鼓勵幼兒在游戲活動中大膽想象,嘗試改編歌詞。活動準備: 電腦、課件。活動過程:一、練聲游戲 師:寶寶們,小雞是怎么叫的呢?(嘰嘰嘰)那我們用好聽的聲音唱出來吧! 3 — 1 — ∣ 3 3 3 4 5 —‖ 教師:小 雞 小雞 怎樣 叫? 3 — 1 — ∣ 3 3 3 4 5 —‖ 幼兒:嘰 嘰 嘰嘰 嘰嘰 嘰。 咦,小鴨又是怎樣叫的呢?我們也來唱一唱。二、跳到我這里 師:你們唱的可真好聽呀。老師真想抱抱你們,可是現在老師和你們之間有這么一段距離,你想怎樣來到老師這里?(小鳥會飛到老師這里,你會怎樣到老師這里呢?) 幼兒:我想走過去。 幼兒:我想跳過去。 教師:那你能用“1— 2—∣1 2 3—‖”的節奏,到老師這里嗎?(拍手、出示圖譜第一行) 老師也加入(。。。)抱一抱呀! 誰有不一樣的方法到老師這里? 這位小朋友是聽著節奏來到老師身邊的,我喜歡的。三、玩兩兩合作游戲《跳到我這里》 (1)師:剛才老師和寶寶抱在一起,你也想和你的好朋友抱一抱嗎?那你可要仔細聽這段音樂了。(放音樂) (2)師:這首歌曲叫什么名字?歌里面唱了什么?那老師來唱一遍,這次可要聽仔細了。教師清唱并拍出節奏。 (3)寶寶跟著老師輕輕地唱一唱,小手拿出來。師:紅色的腳印唱得慢,藍色的腳印唱的稍微快一點。注意小手是這樣拍的1— 2—∣1 2 3—‖ 最后一行再來試一試。 (4)跟著琴聲唱,聽聽看誰的聲音最好聽。(彈琴)四、游戲《跳到我這里》 (1)這首歌還有一個好玩的游戲呢,你想不想玩呀?先看好老師是怎么跳的!(點著圖譜)前面2個紅腳印跳得慢,后面3個藍腳印,連起來跳得快一點。唱得時候就是跳 跳 跳到 我這 里,停住不動,跳 跳 跳到 我這 里。。。。唱完最后一句時和你的好朋友抱一抱。 (2)都知道怎么玩了嗎?那我們來試一試。(播放配樂) (3)我喜歡按照節奏來跳的小朋友。在跳的時候我還發現有的寶寶沒在唱,小嘴巴動起來。等會請小朋友邊唱著歌邊跳到老師這里,注意哦!一定要唱到“朋友啊,跳到我這里”小朋友才能跳到老師這里。(播放配樂)五、幼兒創編歌詞 教師:小朋友除了邊唱邊跳來到老師這里,還可以怎樣來到老師這里? 幼兒:我飛到老師這里。 幼兒:我爬到老師這里。 教師:好!那我們把飛(爬)的方法,唱進歌里吧!(不做動作) 師幼一起跟著音樂一起演唱創編的歌曲。六、結束活動,回到教室我們再一起唱一唱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