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音樂活動:《米奇妙妙屋》(通用8篇)
小班音樂活動:《米奇妙妙屋》 篇1
活動目標:
1、在有趣的游戲情境中,聽懂不同的音樂信號并表現相應的動作。
2、樂意與老師、同伴一起快樂地唱唱跳跳做游戲。
(嘗試用不同形式來表現)
活動準備:
米奇玩具、妙妙屋視頻、鋼琴、音樂旋律、雙管筒等(選音樂:《進行區》、去妙妙屋的路上)
活動準備:
一、和米奇做律動
1、看看誰來了?
2、和米奇一起跳舞做游戲。
二、一起去妙妙屋
1、聽聽瞇起說了些什么?
2、路上我們遇見了誰?和這些朋友打招呼!
3、高山擋住了我們的去路,怎么辦?
4、這是什么聲音?有什么辦法不讓怪獸找到我們?
三、來到妙妙屋
終于來到妙妙屋了,試著跟朋友們學本領。
(用游戲的形式體驗音樂)
小班音樂活動:《米奇妙妙屋》 篇2
《米奇妙妙屋》是一部針對2——5歲幼兒的三維動畫片,孩子們對它非常地喜愛,它在創造娛樂氛圍的同時,強調了小朋友成長發展需要的知識,是一部寓教于樂的好玩、好動的動畫片。一次在看過《米奇妙妙屋》的動畫片后,我班孩子對動畫片中出現的米奇、唐老鴨、高飛和布魯托尤其喜歡,第二天就有好多小朋友還纏著我說:“老師,你再讓我們看看《米奇妙妙屋》的動畫片吧。”于是,我就讓他們又看了一遍。過后的幾天里只要是一有空,孩子們就想看,因此就有了這個音樂游戲《米奇妙妙屋》。 在這個音樂游戲中,我創設了去妙妙屋玩的有趣情境,在途中我們會遇到難關,闖過了這些難關才能到達妙妙屋,一個個難關在情境中變得趣味無比,在游戲的過程中逐步出現游戲規則,并時刻引導孩子跟著老師根據音樂信號做動作,使幼兒自始至終保持活潑、愉快的積極情緒,真正做到玩中學、學中樂。孩子們在游戲中感受到了節奏的樂趣,感受到了節奏的快慢、強弱,玩得開心,學得快樂! 但是,整個活動下來,過程很趣味,但在回應幼兒的方面我覺得還有待改進。比如在看圖譜打節奏這一環節,大部分幼兒都能跟著老師打節奏,但有2名幼兒的參與度不高,可能是換了教室,后面又有很多老師,給孩子造成了一定的壓力,孩子可能會有點膽小,有點怯懦。但是我也沒能及時回應,而是采取了置之不理的態度,現在想起來,可能我邊拍手邊輕輕地走到他的身邊,引導他和我一起做,并給他一個鼓勵的微笑,相信孩子不會再害羞,在老師鼓勵的眼神下,他一定能和其他幼兒一起大膽表演。還有在提問“你能夸夸米奇嗎?”這個問題,由于小班孩子喜歡模仿別人,一名孩子說了“米奇,你真好”后,后面的答案全是“米奇,你真好”,聽了這樣的答案,我想引導孩子們說說別的話,但卻不知如何引導,這樣的回應顯然是不夠的,其實想想孩子們說“你真好”時我應該繼續問:“好在哪里呢?”如果當時能結合幼兒的生活,引導幼兒說說叔叔阿姨來你家做客時,會怎么夸你呢?讓幼兒聯系自己的實際生活想想別人會怎么夸自己,再引導幼兒夸夸米奇,這樣的回應能夠引導孩子們更好地回答教師提出來的問題。 教師要公平地對待幼兒,首先要真正尊重幼兒。在師幼互動的過程中,教師不能流于提問的形式,再精心設計的提問,也需要完美的回答和巧妙的回應來呼應。對于回應的方法與措施還需要我在以后的教學中不斷學習,不斷改進。
小班音樂活動:《米奇妙妙屋》 篇3
活動目標:
1、在有趣的游戲情境中,聽懂不同的音樂節奏的信號并表現相應的動作。
2、樂意與老師、同伴一起快樂地唱唱跳跳做游戲。
活動準備:
相關媒體制作
米奇玩具一個
活動過程:
一、 蹦蹦跳跳大聲唱——你好,米奇!
1、師:“小朋友,今天有一位你們非常喜歡的動物明星來看你們了,我們一起喊三、二、一把它請出來好嗎?”(請出米老鼠)
2、孩子們用不同的方式和它打招呼。
師:“誰來了?”(教師引導孩子用不同詞匯打招呼,夸夸米奇。)
小結:米老鼠多神氣多可愛呀,現在我們一起來夸夸米奇好嗎?
3、歌表演:我愛米老鼠(引導幼兒大聲夸,大膽跳:“大聲夸它才會高興噢”)
4、媒體:“小朋友一起大聲唱歌真好聽,真響亮,瞧,米奇真的來了。”(媒體)
二、 聽聽走走做游戲——妙妙屋,我來了!
1、欣賞錄像
師:“米奇邀請你們去它的妙妙屋玩,你們想去嗎?路上我們還會遇到一些可愛的朋友,經過一些有趣的地方,千 萬跟緊 老師哦,別一個人掉隊了。”
(幼兒邊唱邊跳來到小樹林,和媒體互動。)
師:“這是誰?來一起問個好吧”引導幼兒用有節奏的兒歌大聲念誦:“,,早上好,和各種動物朋友打招呼!”
2、媒體出現一座山
師:“走了這么多的路,我們一起休息一下吧,看看,我們到哪兒了?”
師:“愿意和老師一起爬山嗎?看看,我是怎么上山的?現在我在山腳下了哦,往哪里爬?聽聽音樂怎么樣的”
(傾聽上行音樂和下行音樂。幼兒 和 老師一起聽著音樂上山、下山。)
3、請出小鼓來幫忙孩子掌握節奏。
師:“小鼓說話的時候我們就要爬山了,小鼓說的快我們就跑得快,上山。小鼓說的慢,我們就跑的慢,下山。
4、出示小鈴。教師變化不同的節奏型,幼兒聽見鈴聲就拍出節奏,聽到鼓聲就踏出節奏,一路跑跑走走來到米奇妙妙屋。
鼓:* * * * *
鈴:* * * * *
* * * * *
三、邊唱邊跳一起來——我跟米奇學本領!
1、媒體出現畫面:“看,米奇妙妙屋到了!”
2、欣賞媒體“妙妙屋的表演”。
師:“剛才,他們跳打拍子的舞蹈,是用身體哪個地方打拍子的?”“用腳打了幾次拍子?”
3、幼兒和媒體共同互動學跳。
5、引導幼兒可以改變各個身體部位打拍子,邊唱邊跳
小班音樂活動:《米奇妙妙屋》 篇4
活動目標
1.掌握音樂節奏x—x—ll.并能用身體的不同部位來表現節奏。
2.在有趣的情境中.能根據不同的節奏信號表現相應的節奏動作。
3.樂意與教師、同伴一起快樂地做游戲.感受節奏游戲帶來的樂趣。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看過“米奇妙妙屋”動畫節目,熟悉《閃爍的小星》音樂旋律。
物質準備:自制PPT(綠草地、各種動物、兩座大山圖),《閃爍的小星》音樂,指示牌兩塊(兩種不同的節奏型:x—x—|x—x—|和||),米奇玩具。
場地布置
幼兒座位排成半圓形,座位后面布置“米奇妙妙屋”的場景。
活動過程
一、和米奇打招呼
1.向幼兒介紹米奇。
2.引導幼兒用不同的方式和米奇打招呼。
(1)教師引導幼兒用|x—x—|節奏和米奇打招呼(米奇米奇|你一好一|)。
(2)教師扮米奇,用|x—x—|節奏和幼兒打招呼,并要求幼兒用同樣的節奏回應。
二、玩游戲,學本領
1.聽一聽:在音樂伴奏下,初步感受玩節奏的快樂。
播放音樂《閃爍的小星》,幼兒跟著音樂聲走。提問:剛才一路上,我們是怎樣走的?
2.看一看:學習看指示牌,掌握兩種不同的節奏。
(1)出示指示牌A(x—x—|x—x—|),提問:上面有什么?代表什么意思呢?(每小節拍兩下手,走兩步。)
幼兒練習鞏固。
(2)出示指示牌B(||),提問:這個又代表什么意思呢?(每小節拍四下手,走四步。)
幼兒練習鞏固。
(3)交替出現兩張指示牌,幼兒交換節奏走。
幼兒跟著《閃爍的小星》音樂,看著兩種不同節奏指示牌走出綠草地。
3.說一說:和小動物打招呼,鞏固對兩種節奏的認識。
提問:你們會不會有節奏地問好呢?
請幼兒有節奏地和動物打招呼,如:高飛高飛|你一好一|,教師用各種身體動作做節奏提示。
4.做一做:玩“爬山”的游戲,感受節奏游戲的樂趣。
(1)提問:把我們的身體當成一座山,怎么爬山?
教師彈奏《閃爍的小星》,請幼兒按音樂節奏“上山”(節奏1:x—x—|x—x—|)。到了“半山腰”,再用快一點的節奏爬,更快到達“山頂”(節奏2:||)。
(2)提問:到“山頂”了,感覺怎樣啊?現在我們要“下山”了,怎么下去呢?我們一起數三、二、一,聽鋼琴滑音滑下去。
(3)幼兒聽鋼琴伴奏爬自己的身體,體驗“上山下山”的樂趣。
三、嘗試用身體的不同部位來表現節奏
1.觀看“米奇妙妙屋”動畫節目。
2.幼兒嘗試模仿,初步學習動作。
提問:剛才他們是用身體哪個地方打節奏的?用腳打了幾次節奏?(重新看一次確認)
3.幼兒跟著米奇共同表演兩遍。
4.拓展經驗,嘗試用身體的不同部位來表現節奏。
提問:除了用腳打節奏,還可以用什么地方打節奏呢?
引導幼兒用身體的不同部位打節奏.集體表演和分組表演相結合。
結束語:小朋友們玩得開心嗎?今天我們知道了用身體的不同部位來打節奏的方法,時間不早了,本領也學到了,我們回家吧!記得要跟好朋友說“再見”哦!(引導幼兒邊走邊有節奏地跟小動物們道別,如:黛西黛西I再一見一|。)
小班音樂活動:《米奇妙妙屋》 篇5
活動背景:
動畫片《米奇妙妙屋》內容精彩,是由一個個益智性的小故事組成的,很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幼兒在觀看的同時能促進其想象力、創造力等能力的發展。這段時間,我班幼兒對《米奇妙妙屋》非常感興趣,課余常常聚在一起,唱著動畫片里的歌曲,討論動畫片里的情節,尤其對米奇這個角色是喜愛有加。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結合我園省級課題《在音樂活動中培養幼兒活潑開朗的性格》,我設計了節奏活動《米奇妙妙屋》,通過創設一個個有趣的游戲情境,結合多媒體教學,讓幼兒充分感受節奏活動帶來的快樂,培養對音樂活動的興趣。
活動目標:
1、在有趣的游戲情境中,聽懂不同的音樂節奏的信號并表現相應的動作。
2、在游戲活動中掌握一定的音樂節奏,感受節奏活動帶來的樂趣。
3、樂意與老師、同伴一起快樂地做游戲,培養幼兒活潑開朗的性格。
活動準備:相關媒體制作、“閃爍的小星”音樂、雙響管、指示牌、米奇頭飾等。
活動過程:
一、和米奇做游戲——你好,米奇!
1、向幼兒介紹“米奇”。
2、讓幼兒用不同的方式和它打招呼。
教師小結:小朋友真有禮貌!愿意和米奇做做游戲嗎?
3、歌表演:閃爍的小星,幫助幼兒感受節奏。
二、聽聽走走做游戲——妙妙屋,我來了!
1、在音樂伴奏下,初步感知玩節奏的快樂。
2、學習看指示牌,交換節奏地走。
(2)出示指示牌,幫助幼兒理解圖意,根據指示牌提示走走(圖A)。
提問:你看到了什么?代表什么意思呢?(拍兩下手,走兩下)。練習鞏固。請一做得好的幼兒在前面帶路。
(3)出示指示牌,加深難度,感受節奏的變化。(圖B)提問:你看到了什么?代表什么意思呢?(拍四下手、走四下)幼兒練習,鞏固掌握節奏。
(4)兩張指示牌交替出現,讓幼兒交換節奏地走。
3、通過播放圖片與小動物找招呼,感受不同的節奏。
提問:“你會不會有節奏地問好呢?”引導幼兒用有節奏的兒歌大聲念誦:“,,早上好,和各種動物朋友打招呼!”
4、通過玩爬山的游戲感受節奏的樂趣。
(2)師幼共同玩爬山的游戲,進一步掌握節奏。
(3)幼兒在鋼琴伴奏下進行節奏活動,通過“滑音“幫助幼兒體驗下山的樂趣。
師:現在我們爬到哪了?感覺怎么樣啊?(很高興)那現在我們要下山了,怎么下去呢?(跑下去,滑下去)一起數三二一聽鋼琴滑音滑下去。
(4)引導幼兒聽鋼琴伴奏爬自己的身體,體驗“上山下山”的樂趣。
5、播放畫面,出示怪物,進一步感受玩節奏的快樂。
師:剛才我們爬過了三座大山,好開心啊!瞧!前面到哪了?(小樹林)穿過這片小樹林,我們就到妙妙屋了,咦?你聽———沉重的聲音。
提問:這是什么聲音?看看誰來了?(出示怪物)。有什么辦法不讓它發現我們,讓我們安全地走過小樹林呢?(輕輕地走,悄悄地走)幼兒在鋼琴伴奏下走一走。
三、邊唱邊跳一起來——我跟米奇學本領!
1、觀看表演,感受動畫片中的節奏。
2、幼兒嘗試模仿,初步學習動作。
提問:剛才,他們跳打拍子的舞蹈,是用身體哪個地方打拍子的?”“用腳打了幾次拍子?”
3、幼兒和米奇共同表演。
4、除了用腳打拍子,還可以用什么地方打拍子呢?
引導幼兒可以改變身體部位打拍子,邊唱邊跳結束語:小朋友今天玩得開心嗎?天色不早了,我們回家吧!(聽音樂:閃爍的小星走)
活動反思:
對制定目標的反思:目標的設定是活動的關鍵,本次活動的目標有三:
1、在有趣的游戲情境中,聽懂不同的音樂節奏的信號并表現相應的動作。
2、在游戲活動中掌握一定的音樂節奏,感受節奏活動帶來的樂趣。
3、樂意與老師、同伴一起快樂地做游戲,培養幼兒活潑開朗的性格。可以說本次活動的定位符合《綱要》藝術領域的基本思想和原則,同時也符合中班上學期幼兒的實際水平,從活動情況來看,孩子們都能達到目標要求。
活動實施過程中的反思:
《米奇妙妙屋》這個活動中,我主要設計了三個活動環節。在第一個環節“和米奇做游戲——你好,米奇!”中,當老師戴上頭飾手飾扮演米奇時,幼兒非常高興,注意力一下子就集中了。但是當老師用不同的方式和小朋友打招呼時,小朋友還不能完全根據老師的問好作出相應的反應。出現這種情況,固然有我們平時和孩子問好的單一性有關,但主要是沒有體現幼兒的主體性,幼兒是被動接受老師的問好的。我想這一環節可以調整讓幼兒自己想出各種問候語“你想對米奇說什么?”這樣就能發揮幼兒的主動性了。
在第二個環節“聽聽走走做游戲——妙妙屋,我來了!”中,活動進行得比較順利。
1、在音樂伴奏下,幼兒能一步一步有節奏在走,初步感知了玩節奏的快樂。
2、老師設計了一個“過綠草地要看指示牌走”這樣一個情節,引導幼兒學習看指示牌變換節奏地走。指示牌上沒有畫生硬的節奏譜,而是畫了可愛的小手小腳來代替節奏,既生動又形象。小朋友一下就能猜出拍幾下手,走幾步,他們聽著音樂自然地跟著指示牌上的節奏來走,興趣很濃厚。
3、在和朋友打招呼這一環節中,當畫面上出現小朋友非常熟悉和喜愛的高飛、唐老鴨等動畫形象時,小朋友更加感興趣了,從而能用有節奏的兒歌大聲念“早上好”,達到了目標要求。
4、為了增強趣味性,老師設計了有點難度的“爬山”情節,引導幼兒思考怎樣才能到山那邊。通過幼兒有節奏地爬山和聽滑音下山,幫助幼兒體驗玩節奏的快樂,幼兒玩得不亦樂乎。但是出現了一個小小意外:當我和大部分幼兒在聽琴聲由山腳—山坡———爬到山頂時,有幾個幼兒由于特別興奮控制不住自己,仍在地上到處亂爬。怎么辦呢?我用米奇的口吻焦急地說:“哎呀,我們已到山頂了,你們怎么還在山腳下爬呀?趕快爬山噢,還要去妙妙屋玩呢!”在我的引導下,這幾個小調皮才跟著我聽琴聲一步一步往上爬,局面總算控制住了。我想教師在組織活動時,隨時都可能出現意外,這就需要老師有足夠的教育機智去化險為夷。
第三個環節是“邊唱邊跳一起來——我跟米奇學本領!”。幼兒在妙妙屋里看到熟悉的動畫片時非常高興。當高飛他們表演舞蹈時,簡單明了的節奏一下子就吸引了幼兒。在學習動作的過程中,幼兒學得很認真。在創編過程中,我充分尊重幼兒,鼓勵幼兒想出用身體的不同部分去打拍子,并及時聽琴聲練習。幼兒的主動性得到尊重,他們的創造才能更出人意料。
活動后的反思:
要上好一節音樂課是不容易的,在以后的教學中,我要努力提高自身的音樂素養,充分尊重幼兒,要調控好幼兒的情緒。語言方面要更嚴謹,在課前要仔細推敲要說的每一句話,研究每一個問題,優化教學中的提問,努力提高自己的音樂教學水平。
小班音樂活動:《米奇妙妙屋》 篇6
活動目標:
1、在游戲情境中學習比較物體的大小、認識大小標記;并能按大小標記進行分類
2、能主動參與,在活動中積極探索,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1、兩個分別有大小標記的籃子。
2、課件
3、大小不一的“石頭”
4、四個籃子裝有大小不一的兔子若干
活動過程:
1、情境導入
(1)隨音樂做動作進入米奇妙妙屋,引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2)通過對話了解游戲任務。
2、比石頭,感受大小
(1)激發幼兒討論過河的方法
(2)引導幼兒比較石頭的大小
(3)鼓勵幼兒過河,感受石頭大小
3、找鑰匙,認識大小標記
(1)觀察門,知道開門要鑰匙。
(2)引導幼兒用動作表示大標記
(3)引導幼兒用動作表示小標記
4、救兔子,按標記分類。
(1)引導幼兒救兩次兔子
(2)比較兔子大小
(3)按兔子大小分類
5、活動結束
帶領幼兒感受成功的喜悅,隨音樂做動作出場。
小班音樂活動:《米奇妙妙屋》 篇7
一.設計意圖:
我上的這是一節小班的音樂游戲《米奇妙妙屋》。在上這節課之前我發現我班幼兒在玩玩具時一直在討論少兒頻道播放的動畫片《米奇妙妙屋》中的妙妙工具及對動畫片中出現的米奇、唐老鴨、高飛和布魯托尤其喜歡,我就在想他們這么喜歡動畫片里的人物,不如把這幾個人物形象放進游戲中,他們肯定會很喜歡。因此我設計了這節音樂游戲《米奇妙妙屋》,然后我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實際情況制定了
二.活動目標:
1.初步能聽懂不同的音樂信號并表現相應的動作。
2.樂意和老師、同伴一起快樂地唱唱跳跳做游戲。
3.通過圖片理解歌詞內容,并能根據歌詞內容展開大膽的想象。
4.能根據音樂的速度,變換動作速度。
三.活動準備:
1.幻燈片
2.音樂旋律
3.妙妙屋視頻
4.樂器
四.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出示米奇。
師:"小朋友,今天有一位你們非常喜歡的動物明星來看你們了,我們一起喊三、二、一把它請出來好嗎?"(視頻請出米老鼠,激發幼兒興趣)
(二)進入情景游戲。
1.提問:剛才米奇說了什么?想去妙妙屋嗎?我們一起去。
2.出示課件圖片一(節奏游戲)
師:妙妙屋里可能有誰?(請幼兒自由猜測)。
然后出示高飛、布魯托、米妮、黛茜、唐老鴨。接著引導幼兒聽教師節奏與朋友們按節奏打招呼。
3.我們繼續出發,進行爬山游戲。
(1)出示課件圖二
師:高山擋住了我們去妙妙屋的路,怎么辦?
(2)介紹游戲規則:爬山的時候,要聽音樂——聽到爬音爬山;按照音律的節奏往上爬。當達到山頂后,引導幼兒知道上山后需要下山,當聽到下滑音時才能下山。
4.繼續游戲(躲怪獸游戲)(出示課件圖三)
師:在這個森林里,有一個大怪獸,我們要走過去,怎樣就能不讓怪獸發現我們。
游戲規則:當聽到高興音樂的時候出來玩,當聽到怪獸走路的音樂時,躲起來。
5.我們終于來到的妙妙屋,你們看!(出示視頻)
6.看看妙妙屋朋友可以教我們什么本領。(放音樂做律動)
(三)結束部分:聽音樂回家。
今天玩的開心嗎?為什么?活動在音樂聲中結束。
教學反思:
在活動中,我為了避免孩子從頭唱到尾,在解決難點四分音符與感情技巧處理部分,我采用了談話的方法,讓孩子稍微休息了一會,使活動能夠動靜結合,孩子們的表現基本上完成了我預設的目標。當然了,本次活動還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希望各位老師和專家多加指點。
小班音樂活動:《米奇妙妙屋》 篇8
活動背景:
動畫片《米奇妙妙屋》內容精彩,是由一個個益智性的小故事組成的,很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幼兒在觀看的同時能促進其想象力、創造力等能力的發展。這段時間,我班幼兒對《米奇妙妙屋》非常感興趣,課余常常聚在一起,唱著動畫片里的歌曲,討論動畫片里的情節,尤其對米奇這個角色是喜愛有加。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結合我園省級課題《在音樂活動中培養幼兒活潑開朗的性格》,我設計了節奏活動《米奇妙妙屋》,通過創設一個個有趣的游戲情境,結合多媒體教學,讓幼兒充分感受節奏活動帶來的快樂,培養對音樂活動的興趣。
活動目標:
1、在有趣的游戲情境中,聽懂不同的音樂節奏的信號并表現相應的動作。
2、在游戲活動中掌握一定的音樂節奏,感受節奏活動帶來的樂趣。
3、樂意與老師、同伴一起快樂地做游戲,培養幼兒活潑開朗的性格。
4、培養幼兒的嘗試精神。
5、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相關媒體制作、“閃爍的小星”音樂、雙響管、指示牌、米奇頭飾等。
活動過程:
一、和米奇做游戲——你好,米奇!
1、向幼兒介紹“米奇”。
2、讓幼兒用不同的方式和它打招呼。
教師小結:小朋友真有禮貌!愿意和米奇做做游戲嗎?
3、歌表演:閃爍的小星,幫助幼兒感受節奏。
二、聽聽走走做游戲——妙妙屋,我來了!
1、在音樂伴奏下,初步感知玩節奏的快樂。
2、學習看指示牌,交換節奏地走。
(2)出示指示牌,幫助幼兒理解圖意,根據指示牌提示走走(圖A)。
提問:你看到了什么?代表什么意思呢?(拍兩下手,走兩下)。練習鞏固。請一做得好的幼兒在前面帶路。
(3)出示指示牌,加深難度,感受節奏的變化。(圖B)提問:你看到了什么?代表什么意思呢?(拍四下手、走四下)幼兒練習,鞏固掌握節奏。
(4)兩張指示牌交替出現,讓幼兒交換節奏地走。
3、通過播放圖片與小動物找招呼,感受不同的節奏。
提問:“你會不會有節奏地問好呢?”引導幼兒用有節奏的兒歌大聲念誦:“早上好,和各種動物朋友打招呼!”
4、通過玩爬山的游戲感受節奏的樂趣。
(2)師幼共同玩爬山的游戲,進一步掌握節奏。
(3)幼兒在鋼琴伴奏下進行節奏活動,通過“滑音“幫助幼兒體驗下山的樂趣。
師:現在我們爬到哪了?感覺怎么樣啊?(很高興)那現在我們要下山了,怎么下去呢?(跑下去,滑下去)一起數三二一聽鋼琴滑音滑下去。
(4)引導幼兒聽鋼琴伴奏爬自己的身體,體驗“上山下山”的樂趣。
5、播放畫面,出示怪物,進一步感受玩節奏的快樂。
師:剛才我們爬過了三座大山,好開心啊!瞧!前面到哪了?(小樹林)穿過這片小樹林,我們就到妙妙屋了,咦?你聽---沉重的聲音。
提問:這是什么聲音?看看誰來了?(出示怪物)。有什么辦法不讓它發現我們,讓我們安全地走過小樹林呢?(輕輕地走,悄悄地走)幼兒在鋼琴伴奏下走一走。
三、邊唱邊跳一起來——我跟米奇學本領!
1、觀看表演,感受動畫片中的節奏。
2、幼兒嘗試模仿,初步學習動作。
提問:剛才,他們跳打拍子的舞蹈,是用身體哪個地方打拍子的?”“用腳打了幾次拍子?”
3、幼兒和米奇共同表演。
4、除了用腳打拍子,還可以用什么地方打拍子呢?
引導幼兒可以改變身體部位打拍子,邊唱邊跳結束語:小朋友今天玩得開心嗎?天色不早了,我們回家吧!(聽音樂:閃爍的小星走)活動反思:
對制定目標的反思:目標的設定是活動的關鍵,本次活動的目標有三:
1、在有趣的游戲情境中,聽懂不同的音樂節奏的信號并表現相應的動作。
2、在游戲活動中掌握一定的音樂節奏,感受節奏活動帶來的樂趣。
3、樂意與老師、同伴一起快樂地做游戲,培養幼兒活潑開朗的性格。可以說本次活動的定位符合《綱要》藝術領域的基本思想和原則,同時也符合中班上學期幼兒的實際水平,從活動情況來看,孩子們都能達到目標要求。
教學反思:
在活動中,我為了避免孩子從頭唱到尾,在解決難點四分音符與感情技巧處理部分,我采用了談話的方法,讓孩子稍微休息了一會,使活動能夠動靜結合,孩子們的表現基本上完成了我預設的目標。當然了,本次活動還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希望各位老師和專家多加指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