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音樂活動(精選13篇)
小班音樂活動 篇1
歌曲〈打電話〉
活動目標:
1.通過情景表演,幫助幼兒熟悉歌詞,學唱歌曲;
2.使幼兒喜歡音樂活動,能用輕快的聲音來演唱。
活動準備:玩具電話機一部,小娃娃手偶兩個。
活動過程:
(一).通過情景表演,引起幼兒興趣
1.教師出示手偶,提問:你們看,今天誰來拉(小娃娃),對!她叫豆豆。教師再從身后取出一個,這個呢,叫點點。今天,豆豆和點點來到了我們小二班,看看他們今天發生了什么呢?
2.教師表演《打電話》情景,請幼兒欣賞。
一天,豆豆在家里,覺得很沒勁,于是他就想到了在上幼兒園的點點,然后她就給點點打了個電話。
豆豆:喂喂喂,你是點點嗎?
點點:哎哎哎,我是點點啊。
豆豆:點點,點點,你在干什么呢?
點點:豆豆,豆豆,我在幼兒園呢!
3.教師提問:小朋友們有沒有看到豆豆和點點在干什么呢?(打電話),那豆豆在哪里呢?點點在哪里呢?
(二).教師教唱歌曲
1.教師有表情的范唱,請幼兒欣賞。
2.教師再唱一遍,請幼兒和著老師的節奏一起拍手。
3.教師帶著小朋友一起有節奏的念歌詞(拍手,拍腳…)讓幼兒說說應該用怎樣的聲音來唱,告訴他們應用輕快的聲音唱歌。
4.利用手偶,一邊唱歌,一邊表演。
5.教師彈琴,請幼兒跟著鋼琴唱歌。
6.請小朋友自愿上來唱歌給下面的小朋友聽。
(三)幼兒跟著音樂動一動。或者找一個好朋友,一起表演打電話的游戲。
(四)活動延伸:
將玩具放上活動角。例如:娃娃家等,使幼兒在自由活動時間里玩打電話的角色游戲,也可將學會的歌曲唱給爸爸媽媽聽.
活動評析:在本次音樂活動中,我采取了多種形式的教授方法,讓孩子在初步學會整首曲子的前提下,又不乏對參與活動的興趣。所以課堂氣氛比較好,也基本上達到了活動目標。但是在有些方面還顯的不足,例如對于某些比較內向的孩子的積極性的提高方面還有待下次活動的注意。
小班音樂活動 篇2
歌曲〈打電話〉
活動目標:
1.通過情景表演,幫助幼兒熟悉歌詞,學唱歌曲;
2.使幼兒喜歡音樂活動,能用輕快的聲音來演唱。
活動準備:玩具電話機一部,小娃娃手偶兩個。
活動過程:
(一).通過情景表演,引起幼兒興趣
1. 教師出示手偶,提問:你們看,今天誰來拉(小娃娃),對!她叫豆豆。教師再從身后取出一個,這個呢,叫點點。今天,豆豆和點點來到了我們小二班,看看他們今天發生了什么呢?
2. 教師表演《打電話》情景,請幼兒欣賞。
一天,豆豆在家里,覺得很沒勁,于是他就想到了在上幼兒園的點點,然后她就給點點打了個電話。
豆豆:喂喂喂,你是點點嗎?
點點:哎哎哎,我是點點啊。
豆豆:點點,點點,你在干什么呢?
點點:豆豆,豆豆,我在幼兒園呢!
3. 教師提問:小朋友們有沒有看到豆豆和點點在干什么呢?(打電話),那豆豆在哪里呢?點點在哪里呢?
(二).教師教唱歌曲
1. 教師有表情的范唱,請幼兒欣賞。
2. 教師再唱一遍,請幼兒和著老師的節奏一起拍手。
3. 教師帶著小朋友一起有節奏的念歌詞(拍手,拍腳…)讓幼兒說說應該用怎樣的聲音來唱,告訴他們應用輕快的聲音唱歌。
4. 利用手偶,一邊唱歌,一邊表演。
5. 教師彈琴,請幼兒跟著鋼琴唱歌。
6. 請小朋友自愿上來唱歌給下面的小朋友聽。
(三)幼兒跟著音樂動一動。或者找一個好朋友,一起表演打電話的游戲。
(四)活動延伸:
將玩具放上活動角。例如:娃娃家等,使幼兒在自由活動時間里玩打電話的角色游戲,也可將學會的歌曲唱給爸爸媽媽聽.
活動評析:在本次音樂活動中,我采取了多種形式的教授方法,讓孩子在初步學會整首曲子的前提下,又不乏對參與活動的興趣。所以課堂氣氛比較好,也基本上達到了活動目標。但是在有些方面還顯的不足,例如對于某些比較內向的孩子的積極性的提高方面還有待下次活動的注意。
小班音樂活動 篇3
音樂活動:《誰餓了》
活動目的:
1、初步學會演唱歌曲。
2、嘗試創編簡單的歌詞并進行演唱,培養初步的創造性。
活動準備:
小貓、小兔、小猴、小雞等木偶各一只。
活動過程:
1、幼兒律動入場。
小朋友,你們聽——是誰在走路呢?我們一起來學它們好嗎?
2、組織幼兒練聲。
小朋友,你們知道小貓怎么叫嗎?我們來學學小貓叫。老師還要問你們其它小動物是怎么叫的,不過你們要唱著告訴我行嗎?
3、出示木偶小貓引起幼兒的興趣。
小朋友,你們看這是誰?(一只大貓出來了)它怎么了?(肚子餓得咕咕叫)你們猜它看見誰了,那么高興?(看見了小老鼠)大貓將老鼠怎么了?(啊嗚,啊嗚吃完了)
4、師范唱歌曲。
小朋友,老師唱一首歌給你們聽,你們注意聽唱了誰?它怎么了?看見什么?結果怎么樣?
5、幼兒討論。
剛才聽到老師唱什么?
6、組織幼兒學唱歌曲。
小朋友,我們一起來學唱《誰餓了》這首歌,你覺得它餓了會有什么表情呢?
7、出示木偶(小兔、小猴、小雞)引導幼兒創編歌詞并演唱。
小朋友,我們來看看還有誰餓了?怎么唱呢?
8、鼓勵幼兒大膽進行創編。
小朋友,你們想想,還可以創編哪些小動物餓了?怎么唱呢?
9、活動結束。
小朋友,我們現在一起來模仿這些小動物邊唱邊表演好嗎?
小班音樂活動 篇4
活動目標:
1、理解歌詞、學唱歌曲。
2、能夠用自然的聲音演唱。
3、樂意唱歌,感受小豬的可愛。
活動準備:
1、自制蛋糕、動物圖片及相應食物圖片。
3、歡快的進場律動音樂。
活動過程:
一、聽音樂,律動進場
“小豬們,跟著媽媽出去玩吧!”教師帶幼兒聽音樂做動作自然進場、入座。
二、分句欣賞與理解,初學歌曲
(一)學習歌曲前4小節
1、教師示范,邊唱邊做動作。
提問:一只小豬出來了,小豬怎么了?餓得肚子發出什么奇怪的聲音來?
2、教師再次示范,邊唱邊做動作。
提問:肚子餓得咕咕叫,那怎么辦呢?好,媽媽先去找一找!
3、教師第三次示范,邊唱邊做動作。
師:“找不到好吃的怎么辦呢?請小豬們來幫我一起唱歌,也許我就能找到吃的了。”
4、幼兒跟唱歌曲前4小節,邊唱邊找蛋糕。
(二)學習歌曲后4小節
哈哈!大家一起唱歌就找到大蛋糕啦!你們快坐下,我們來吃大蛋糕吧!”
1、教師打開蛋糕盒,發現里面沒有蛋糕。
師:“咦!怎么沒有蛋糕呢?哦,這是一只神奇的蛋糕,如果你們唱的歌很好聽,就會變出蛋糕來了!”
2、教師完整示范整首歌曲,邊唱邊做動作。
提問:找到蛋糕心情怎么樣?小豬是怎么吃的?吃完了呢
3、教師再次完整示范,邊唱邊做動作。
三、完整演唱歌曲
1、完整跟唱2遍。教師根據幼兒唱歌情況調控是否從蛋糕盒內變出蛋糕。
2、幼兒獨立演唱1遍。請幼兒站起來圍著蛋糕邊唱邊做動作。
3、教師邀請個別幼兒上前演唱,進行個別指導。
4、集體再次表演唱。
四、替換歌詞,進一步熟悉歌曲
1、初次替換歌詞演唱。
提問:小豬請來了他的好朋友,我們看看有誰來了?他們都喜歡吃什么呢?
我們先來請小狗吧!怎么唱呢?
2、替換歌詞“小狗”“小貓”“小兔”。
五、自然結束
吃飽了,豬媽媽帶領小豬去散步。
小班音樂活動 篇5
小班音樂活動 《小烏龜》
活動目標:
愿意在情景中聽聽、做做、唱唱,感受歌曲旋律,初步學唱歌曲,體驗活潑、歡快的情緒。
【活動準備】
物質環境準備:歌曲flash、小烏龜毛絨玩具。
幼兒經驗準備:幼兒在養殖角觀察小烏龜。
【活動過程】
一、復習歌曲
1、師:動物王國里的朋友真多,我們跟著鋼琴一起唱一唱好聽的《找朋友》吧。
2、邊唱歌邊表演。
二、感受旋律
1、(播放歌曲的音樂)你們的歌聲真好聽,有一個好朋友要來和你們做游戲了,看一看它是誰呀?
2、(再次播放音樂,師用“嗨”的聲音范唱)我們來和小烏龜打個招呼吧。
3、提問:小烏龜在干什么呀?(播放flash,完整欣賞歌曲)
4、師:原來小烏龜在爬山坡。它是怎樣爬山坡的?我們來學一學它的樣子吧。(教師范念歌詞)
5、師:小烏龜爬山坡真勇敢,我們一起拍拍手,給它加油好么? (更換肢體動作)
6、師:小烏龜一邊爬山坡,一邊還用歌聲給自己加油呢,你們聽小烏龜唱了什么給自己加油呢?我們也用“嗨嗨呦”給小烏龜加油好不好?(跟音樂有節奏的念歌詞的“嗨嗨呦”部分 )
7、小烏龜:謝謝你們為我加油,想不想和我一起來爬山坡呀?
8、師:剛才我發現有幾只小烏龜很厲害,能邊唱歌邊爬山坡,我們也像她們一樣好嗎?
9、師:山頂好高呀,我們要跟小烏龜一起加油哦。(幼再次演唱2遍后小烏龜爬到一半)
三、理解歌詞
1、師:咦?小小烏龜爬到一半怎么不爬了?
2、幼兒交流討論。
3、我們來一起問問小烏龜好不好?小烏龜,你怎么了?
4、小烏龜:我肚子好餓,爬不動啦。
5、肚子餓了,怎么辦呀?
6、師:聽一聽,小烏龜帶了什么好吃的東西?(小烏龜演唱)
*師用歌唱的形式補充幼兒的回答。
7、師:看一看,這次小烏龜有沒有爬到山坡上呢。(小烏龜演唱)
8、師:我們跟著小烏龜,一起帶著面包和牛奶去爬山坡吧。(幼兒演唱)
9、師:我看到有一只小烏龜本領真大,它是唱著歌告訴我帶了面包和牛奶的,我們也學學它好么?
10、師:小烏龜你為什么沒爬到山坡上呢?(小烏龜:你們帶了什么我沒聽到呀,當然爬不動咯)原來是這樣啊,那這一次,我們我們要加油了哦。
四、結束部分
小烏龜爬到山頂上,玩的很累了,我們爬下山回家休息吧!
小班音樂活動 篇6
活動目標:1、通過學習歌曲,讓幼兒掌握歌曲的名字。
2、引導幼兒在觀察、感知拍皮球動態的基礎上,感受輕重,并分別用較輕、較響的聲音演唱。
3、教幼兒根據詞意進行歌表演,鼓勵幼兒積極愉快地參與游戲。
活動準備:
大皮球一個、風琴、在日常活動中幼兒已有拍球拍得重球就跳的高,拍得輕球就跳的低的經驗。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發聲練習:師生問好歌曲《小動物叫聲》《撓癢癢》《寶貝,在哪里》
2、律動練習:《生活模仿動作》、《小雞叫、小貓叫、小鴨叫》、《合攏放開》《我們大家做的好》
二、基本部分
出示皮球幫助幼兒理解歌詞學習演唱歌曲。
1、小朋友看這是什么?(大皮球)這個大皮球是什么樣子的呀?(圓又圓)教師邊拍皮球,邊提問:拍一拍,皮球怎么樣?(跳一跳)拍得輕,皮球就怎樣呀?(跳的底)拍得重呢?(跳得高)最后,教師接住皮球,并說:我的皮球接住了!利用這環節幫助幼兒感知拍得重和拍的輕時皮球的動態變化。
2、同時引導幼兒學念歌詞。
3、丁老師把剛才拍球的事情編成了一首歌曲,給他取了一個好聽的名字叫《大皮球》小朋友聽。
4、教師彈唱歌曲一遍。
提問:歌曲的名字叫什么?(請幼兒完整的回答)
5、播放錄音磁帶歌曲,引導小朋友認真傾聽。
提問:小朋友聽到歌曲里唱了什么?(教師小結幼兒回答)
6、請幼兒跟隨教師隨音樂完整念歌詞。
7、請幼兒跟隨教師完整學唱歌曲。
8、引導幼兒用歌聲表示樂曲的強弱。
——教師略夸張地用先弱后強的力度彈奏“拍得輕跳的低;拍得重跳的高”一句,并讓幼兒用動作表現以感受力度的不同。
——教幼兒用歌聲表現輕重。師:“拍得低跳得低,我們用什么聲音唱?拍得重跳得高,我們用什么聲音唱?”
9、請幼兒跟隨音樂邊唱邊做動作,使幼兒能一邊唱歌,一邊表演。
三、結束部分
1、小結活動情況下課!
2、歌表演《大風和樹葉》離開活動室。
小班音樂活動 篇7
活動目標:
在和豬小弟玩游戲的情境中,初步嘗試仿編歌詞“我們一起”,體驗和好朋友一起玩游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幼兒游戲經驗、歌曲《小豬吃的飽飽》
2、材料準備:ppt課件、小豬立體教具一套:豬媽媽胸飾一個,小豬胸飾每人一個
活動過程:
一、 小豬吃的飽飽——歌曲導入,激發興趣
1、 豬寶寶,還記得我們的好朋友豬小弟嗎?看看它在干嘛呢?
2、我們唱歌把它叫醒吧!
二、和豬小弟玩游戲——初步嘗試仿編歌詞“我們一起”,體驗和好朋友游戲的快樂。
(一)和豬小弟玩滑滑梯
1、豬小弟睡醒啦,去找朋友玩游戲,我們和它玩過什么游戲呀?
2、歌表演:和豬小弟一起滑滑梯
(二)和豬小弟玩皮球
1、還可以和豬小弟玩什么游戲呢?看,草地上滾來了什么呀?(玩皮球)
2、媽媽唱歌來告訴豬小弟:我們一起玩皮球。(師示范)
3、幼兒集體唱。
(三)和豬小弟玩蹺蹺板
1、草地上還可以玩什么游戲呢?
2、幼兒唱一唱玩一玩。
(四)和豬小弟們玩游戲
我們試試唱歌告訴豬小弟,玩什么游戲吧?
三、和豬小弟開火車——進一步體驗和好朋友游戲的快樂。
火車開來啦,我們和豬小弟一起玩開火車嘍!(離場)
活動反思:
近期我們班正在開展“好朋友”的主題活動, 通過日常與孩子們的交流和互動,我關注到小班寶寶對“好朋友”的認識和理解是“在一起開心的玩”、“一起做游戲”。對于小班孩子,我們更需要為它們創造交往游戲的機會,讓幼兒體會交往和游戲的樂趣。《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明確指出:幼兒的社會性主要是在日常生活和游戲中通過觀察和模仿潛移默化的發展起來的。
今天執教的《和豬小弟玩游戲》是小班情境歌唱中仿編歌詞的音樂活動。以下,我從素材選擇,目標制定,策略運用三方面來談談本次活動的設計思路及反思:
說說素材選擇
本次活動的音樂素材來源自《豬小弟》,它是個蠻老的歌曲,整首歌的旋律歡快,改編歌詞后的《和豬小弟玩游戲》是一首比較簡短,內容形象有趣的歌曲。朗朗上口,表現了朋友在一起游戲的快樂,非常符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
那如何能用好老素材,發揮老素材的優勢:歡快簡潔的歌曲旋律,寶寶們熟悉喜愛的歌曲主人公豬小弟,讓我們新時代的寶寶在歌唱游戲中,愿意并樂于表達表現呢?
我大膽的嘗試了創新,將老素材進行了新包裝,選用了老素材的主旋律和主人公,為小班幼兒創造交往的機會,關注小班幼兒喜愛玩游戲的特征,改編了歌詞。
說說目標制定
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好動,好模仿,喜歡游戲,因此,只有在明確了活動目標的前提下,創設情境,讓幼兒在體驗和感受中快樂游戲。
今天的活動是第二教時,是在第一教會唱《和豬小弟玩滑滑梯》的基礎上,嘗試的仿編活動。目標制定中,通過創設游戲情境,借助媒體鼓勵我們的寶寶初步嘗試仿編歌詞“我們一起”,通過看看,說說,玩玩,唱唱,體驗和好朋友一起唱歌游戲的快樂。
從現場來看,我對寶寶的表現非常滿意的,第一次在那么多人的面前能大膽的唱歌,模仿有趣的動作,表現自己游戲的開心。能借助“滑滑梯”、“玩皮球”、“蹺蹺板”三個字的游戲名稱模式,嘗試仿編,將一日生活中的游戲替代進歌詞。今天的目標制定是符合我們班孩子的最近發展區的。
說說策略運用
音樂活動是孩子們最喜歡的活動了。為了讓活動能生動,為了讓孩子們更好的融入到活動中來。活動中的策略運用是能為活動目標達成服務的。
豬媽媽和豬寶寶的形象縮短了師幼的距離,更符合小班寶寶依戀老師的年齡特點。
結合課件,引出歌曲主角:豬小弟,它是幼兒熟悉的形象,幼兒很愉悅,也能激發幼兒唱唱熟悉的歌表演《小豬吃的飽飽》,目的是讓孩子為接下來的唱歌有個熱身。
課件和立體豬小弟的支撐,為了是更好的支持幼兒自發的藝術表現和創造。現場看到我們孩子對課件中豬小弟游戲的情境很感興趣,對立體豬小弟的出現,情緒更是達到了興奮愉悅的最高點。他們的愉悅和快樂,也正是我所期望給予孩子們的。
小班幼兒的情感外露、不穩定,帶有很大的情緒性。他們學習、活動的特點就是要體驗活動的過程,讓幼兒在愉快、輕松、自由的游戲中自娛自樂,玩中獲發展。
小班音樂活動 篇8
小班音樂活動:袋鼠活動目標: 1.組織幼兒兩人一組按節拍協調地做蹦跳步,并能根據音樂變化表現游戲情節。 2.啟發幼兒創編與同伴不同的親熱動作。 3.培養幼兒與同伴共同協調一致地做動作,玩游戲。活動準備: 1.袋鼠的圖片, 2.袋鼠媽媽的頭飾一個,袋鼠的頭飾若干,狼的頭飾若干 3.錄音機和磁帶活動過程:一.聽音樂跟老師做動作二.新教歌曲1.教師出示圖片你們看今天袋鼠媽媽來到我們小一班做客了!咦!袋鼠寶寶呢?(在袋鼠媽媽的口袋里)袋鼠媽媽有個袋袋,袋袋里面有個乖乖,乖乖喜歡媽媽嗎?(喜歡!)對了,乖乖和媽媽相親相愛! 2.學唱歌曲袋鼠媽媽帶來了一首好聽的歌,歌的題目就叫《袋鼠》。我們先來聽一聽。(教師放錄音機一遍。)剛才歌曲里面袋鼠媽媽有個什么啊?(袋袋)袋袋里面裝了什么?(乖乖)解釋歌詞,乖乖是袋鼠媽媽的孩子叫乖乖。乖乖和媽媽好不好?用錄音機的歌詞怎么說?(乖乖和媽媽相親相愛)教師再講述歌詞一遍!那我們再來聽袋鼠媽媽給我們唱一遍好不好?(教師放錄音機一遍。)請幼兒跟著老師一起跟著音樂一起學唱袋鼠兩遍(教師放錄音機兩遍。)3.學習蹦跳步幼兒學會了唱歌,袋鼠媽媽聽見了:“我的小乖乖們唱的可真好聽啊,媽媽帶你們出去玩好不好?那你知道我們袋鼠是怎么走路的嗎?我們是雙臂彎曲在胸前,兩手自然下垂兩腿屈膝,兩腳蹬地跳起,落下時前腳掌著地,兩膝彎曲,要輕巧而有彈性。教師示范蹦跳步,幼兒學習。小袋鼠們一起來和袋鼠媽媽去森林里吧!(請幼兒聽音樂,跟隨教師學做蹦跳步)(教師放錄音機一 <br><p></p>遍。)請幼兒聽音樂,與袋鼠媽媽兩人一起來做蹦跳步。(要求幼兒已經會聽前奏提醒幼兒兩人動作協調一致,同時一下一下地跳,沒小節跳一下)(教師放錄音機一遍。)4.啟發幼兒用不同動作表現“相親相愛”袋鼠乖乖很喜歡媽媽,和媽媽相親相愛,那我們可以做什么動作來表現媽媽與寶寶相親相愛?(引導幼兒想出相互撫摸、拍打、摟抱等動作)袋鼠乖乖和媽媽相親相愛,我們一起來跟著音樂和媽媽相親相愛。(教師放錄音機一遍。)三.學游戲《袋鼠》提醒幼兒遵守游戲規則1.教師邊放音樂邊講述故事:今天天氣可真好,袋鼠媽媽把她的孩子乖乖放在她的口袋里,帶著乖乖一起去森林里玩,袋鼠媽媽和乖乖相親相愛,非常高興。森林里來了一只大灰狼,慢慢的尋找著小袋鼠。獵人叔叔及時趕來,舉起打死了。小袋鼠們又可以高高興興的和媽媽一起相親相愛了!(教師完整放錄音機一遍。)2.教師先講解示范游戲規則:音樂一時,幼兒兩人一組(一前一后),前者做小袋鼠,雙臂彎曲在胸前,兩手自然下垂,后者做袋鼠媽媽,雙手搭在前者身上,兩人同時做蹦跳步,每小節跳一下。唱到地三句時,兩人相對擁抱,互相拍拍、撫摸,表示兩人相親相愛。到結束句時,袋鼠一起蹲下不動。音樂二時,大灰狼聽音樂按節拍大步走,做找袋鼠的樣子。等音樂結束,獵人“砰”開槍,“大灰狼”一下倒地裝死。獵人說:“大灰狼死了,袋鼠出來吧!”袋鼠們又做蹦跳步繼續游戲。3.第一遍游戲教師當袋鼠媽媽,請能干的幼兒扮演“狼”和“獵人”提醒幼兒:“狼”出來時,“袋鼠”們蹲下不動。第二邊音樂再響起時,提醒“袋鼠”們按節拍做蹦跳步上位。(教師完整放錄音機一遍。)4.第一遍游戲結束后教師簡單講評。玩第二遍游戲,游戲結束時袋鼠媽媽帶領小袋鼠們離開活動室。 (教師完整放錄音機一遍。
小班音樂活動 篇9
活動目標:
1、嘗試學唱音階do——sol,初步感受音階的上行與下行。
2、嘗試用不同速度的聲音、肢體動作表現快與慢。
3、體驗音樂活動模仿的快樂。
活動重點:學習音階的唱法。
活動難點:用聲音和肢體動作表現音樂的快與慢。
活動準備:
1、樓梯圖一張,小老鼠圖片(正反兩面),小烏龜圖片。
活動過程:
一、歌表演《小老鼠上燈臺》
1、師:我們新學了一個本領,會表演《小老鼠上燈臺》了,我們一起表演給客人老師看吧!瞧,吳老師的手變出了小老鼠,你們的小老鼠在哪里呀?(跟小朋友的手碰一碰)
2、表演《小老鼠上燈臺》兩遍。(坐在位置上)
二、故事導入:
1、師:小朋友表演得真好!
2、師:小老鼠吃完油,又來到另一個房間,看到房子中間有座樓梯。他小心的,輕輕的走上一步,do(師彈奏)樓梯發出了奇怪的聲音,再走一步,樓梯發出re(師彈奏)。原來這是一個會唱歌的音樂樓梯!小老鼠繼續往上走,音樂樓梯不斷發出神奇的聲音“mi 、fa、sol”。
師:小老鼠感覺有趣極了,它又轉身爬下樓梯,你們猜,這回音樂樓梯還會發出好聽的聲音來嗎?(會)小朋友真棒,這會呀音樂樓梯果然又發出好聽的聲音“sol、fa、mi、re、do”。小老鼠不停地爬上去爬下來,樓梯就發出了好聽的聲音“do、re、mi、fa、sol,sol、fa、mi、re、do”。(重復兩遍)
二、學唱歌曲
1、教師范唱。
師:小老鼠可高興了,瞧,它開心地唱起歌來了(教師清唱,加上動作)
2、幼兒學唱。
師:呀!有好多小朋友都想跟小老鼠一塊兒唱歌了,對吧?好的,我們跟著小老鼠一起來唱歌,要把小老鼠爬樓梯時好聽的聲音唱出來哦!(一遍,用手做樓梯)
師:小老鼠爬樓梯的聲音真好聽。瞧,吳老師又變出了一只老鼠。你們會嗎?小老鼠來可喜歡爬樓梯了,我們跟著小老師一塊兒來爬樓梯。(一遍,老鼠動作)
三、感受小老鼠音樂的快慢
1、慢。
師:音樂樓梯真好玩,小老鼠不停的在爬上爬下,聽!這回小老鼠爬樓梯的速度怎樣?是慢慢地爬的呢,還是快快的爬得?(教師彈得較慢)
小老鼠爬得很慢,那我們來跟著小老鼠慢慢的爬樓梯,爬樓梯的時候,可不能推著、擠著別人。
2、快。
師:剛才小老鼠爬得很慢,聽,現在小老鼠爬樓梯的速度怎么樣?(較快)
師:小老鼠爬得很快,我們也來吧,要快快跟上哦!
師:我們跟著小老鼠一起來爬樓梯,小老鼠爬的快,我們要快快跟上,小老鼠爬得慢,我們也要慢一些,爬樓梯的時候,可不能推著、擠著別人。
四、創編歌詞及表演動作
1、咦,這座樓梯怎么會唱歌呀?(出示小烏龜)小烏龜看見了,它也想來爬樓梯了。
師:小烏龜怎么走路來快快的還是慢慢的呀?誰來學一學烏龜走路的樣子。
我們一起來跟著小烏龜慢慢的爬樓梯。
2、師:還有誰來爬樓梯呢?(幼兒講述后,集體表演)
3、師:還有誰?
師:你能學學他爬樓梯的樣子嗎?(一遍)
師:我們也來學一學。
五、活動結束
師:小老鼠玩的有點累了,要休息了,我們也輕輕跟小老鼠再見吧!
附:小老鼠走樓梯
5 5 3 ︱ 5 5 3 ︱ 1 2 ︱ 3 4 ︱ 5 —︱
小老鼠, 上樓梯, dol re mi fa sol,
5 5 3 ︱ 5 5 3 ︱ 5 4 ︱ 3 2 ︱ 1 —‖
小老鼠 ,下樓梯, sol fa mi re dol。
小班音樂活動 篇10
一、活動目標
1.感受并表現音樂的特定節奏|χχ χχ χ—|。
2.大膽創編動作,感受集體音樂游戲的快樂。
二、活動準備
1.白板課件:《咿呀咿呀喲》。
2.筆記本電腦和電視機。
三、活動過程
一、欣賞音樂。
師:今天,徐老師帶來了一首好聽的歌,但是這首好聽的歌很特別,只有一句歌詞,我們來聽聽看這句歌詞是什么?(幼兒聽音樂)
二、感受音樂。
1.認識“咿呀咿呀唷”節奏卡,并學會拍 x-。
(1)師:你們的小耳朵真靈,都聽到了“咿呀咿呀喲”。
(2)教師出示節奏卡,跟著教師一起學拍節奏卡。
師:它其實就是跟著這張節奏卡來唱的,那你們會拍這個節奏嗎?我們一起來試試看。
(3)邊出示圖譜,邊跟著老師拍一拍手。
師:看來我們都已經認識了我們的“咿呀咿呀唷”,其實它是想和我們做朋友。在聽音樂的時候如果你聽到它了,就跟著它的節奏拍拍手,打個招呼,歡迎歡迎他吧。
2.聽音樂感受旋律。
(1)師:咦,我們的看“咿呀咿呀唷”把我們帶到了那里呀?(幼:森林里)。這個調皮鬼他想和我們玩個捉迷藏的游戲,但是今天的捉迷藏有點特別,不靠眼睛,靠耳朵。一聽到“咿呀咿呀喲”就跟著它的節奏拍一拍,拍對了,它就會出現啦。
(2)教師將所有節奏卡點掉。
師:讓我們蒙住眼睛,讓他們躲起來。
(3)再次跟著音樂拍手。
師:咦,怎么還少了幾個“咿呀咿呀唷”?(幼兒回答。)那我們再來找一找,把那幾個沒找出來,都找到。
*(4)跟著音樂邊唱邊拍手。
師:剛剛你們都很棒,把它們都找出來了。他們還想玩一次,不過這一次要增加難度了,它們想請你們邊唱邊拍手,你們能做到嗎?那小眼睛蒙起來,他們這就躲好了。
三、音樂游戲。
1.教師示范。
(1)師:剛剛我們和“咿呀咿呀唷”玩了捉迷藏的游戲,那我們還可以和它做什么別的游戲呢?(幼兒回答)徐老師有個想法,不過需要個小幫手,誰愿意幫幫我?
(2)提問:
師:我們是怎么玩的?(轉圈,蹲,跟著節奏轉圈和蹲)
(3)集體練習“咿呀咿呀唷”的步法。
2.幼兒進行游戲。
師:那就請你找一個朋友,來做游戲吧。
(游戲一至兩遍)
3.在“咿呀咿呀唷”的“唷”處,嘗試進行創編。
師:游戲真好玩啊,那 “咿呀咿呀”……“唷”我這里除了蹲還可以怎么玩呢?(幼兒回答)你想怎么玩呢?(說一個試一個,兩至三個)那我們找到自己的好朋友,用自己的方法來玩一玩。
四、集體游戲。
1.教師講解規則。
師:剛剛我們是兩個朋友一起玩這個游戲,現在我們一起來試一試,請大家手拉手圍一個大圈, “咿呀咿呀”的時候可以……(等待幼兒講述,挑選方法有節奏的順一個方面走),在“喲”的時候……(蹲下來)。
2.幼兒游戲。
3.結束語。
師:其實我們還有很多不同的玩法,“咿呀咿呀”的時候也能有不同的動作,有時間我們再來一起玩一玩吧。
小班音樂活動 篇11
活動目標:
1 、用自然的聲音,有表情的演唱歌曲《小青蛙找家》;
2 、能在音樂戲劇表演《小青蛙找家》中擔當一個角色,邊唱邊進行表演;
3 、在律動表演《爺爺、爸爸和我》時,能配合音樂模仿在生活看到的或體驗到的爺爺、爸爸和小朋友的走路的姿態及神態,體驗x— 、x 、x三種節奏的不同長短。
4 、在音樂戲劇表演和律動表演活動中能與其他同學配合,并體驗到與他們合作表演的快樂。
重點:
1 、在律動表演《爺爺、爸爸和我》時,能配合音樂模仿在生活看到的或體驗到的爺爺、爸爸和小朋友的走路的姿態及神態,體驗x— 、x 、x三種節奏的不同長短。
2 、用自然的聲音,有表情的演唱歌曲《小青蛙找家》;
難點: 能在音樂戲劇表演《小青蛙找家》中擔當一個角色,邊唱邊進行表演;
活動準備:
1 、教科書、鋼琴;
2 、課件、錄音機、磁帶、小青蛙頭飾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1 、師生問好。
二 、聽賞《小鳥》 《獅王》:
1 、導入:
“今天老師想跟大家講一個《小青蛙找家》的故事,……”
2 、歌曲學唱。
1) 教師示范唱歌曲。
2) 全曲聽唱法進行教學,教師在全曲演唱時,學生可以邊聽邊擊拍,例如:第一拍拍手,第二拍拍腿。
3) 引導學生把握念白部分的節奏,要輕聲念白,象唱歌一樣念白。
3 、歌曲的感情處理。
第一樂句描繪幾只小青蛙四處找家的情景,演唱時輕快活潑。
第二、三樂句采用念白的形式寫成,聲音要自然、明亮,切忌喊叫。
第四樂句表現了小青蛙找到家時的快樂心情,演唱時親切歡快、充滿安全、幸福的感覺。
3 、音樂戲劇表演。
1) 將全班同學分成幾個組,以分組表演為基本組織形式。
2) 學生自己報要擔任的角色。
4 、全班同學音樂戲劇表演。(展示課件里的背景畫面,學生隨著音樂進行表演)
活動結束:
“今天我們不僅學會了《小青蛙找家》這首歌曲,還嘗試了音樂戲劇表演,大家的表演非常的到位,效果很好。”
小班音樂活動 篇12
活動內容:歌曲《春天(一)》
活動目標:
1. 加深對春天的認識,初步理解第一段歌詞,學會跟唱。
2. 萌發對春天喜愛的情感。
活動準備:
各種小動物的頭飾,事前幼兒對春天已有過認識和觀察。
活動過程:
一.韻律活動:《春天》
1. 帶領幼兒在《春天》的樂曲聲中幼兒扮演春天里的小動物入場。如:小蜜蜂,小蝴蝶,小青蛙等;
2. 幼兒坐到位后,請幼兒都互相觀察一下教室里都有哪些小動物;
3. 請幼兒說說聽了這首歌曲之后感受怎么樣?(幼兒自由回答)
二.欣賞旋律,感受樂曲歡快情緒,知道歌曲的名字
1. 教師再次彈奏歌曲旋律,請幼兒說說自己聽了這首歌曲覺得怎么樣?
2. 引導幼兒再次傾聽歌曲旋律,并啟發幼兒聽音樂做出歡快動作,告訴幼兒這是一首春天的歌,名字叫做《春天》
三.新授歌曲
1. 教師清唱歌曲的第一段,請幼兒說說你聽到些什么?
2. 教師范唱第二遍,可以邊唱邊畫;
3. 教師邊指圖片邊清唱,幫助幼兒進一步理解歌詞,可以讓幼兒輕輕跟唱;
4. 教師帶領幼兒邊根據歌詞內容邊有節奏的朗誦1—2 遍;
5. 幼兒聽音樂可以拍手輕輕的哼唱1-2遍;
6. 在《春天》的伴奏下,幼兒做歡快動作。
活動延伸:
建議帶領孩子觀察春天的動物,植物的變化,引導孩子用自己的身體動作模仿。
3. 加深對春天的認識,初步理解歌曲內容,學會跟唱歌曲;
4. 萌發對春天喜愛的情感。
活動準備:
各種小動物的頭飾,事前幼兒對春天已有過認識和觀察。
小班音樂活動 篇13
活動目標
1、在情景表演中學習演唱歌曲和旁白。
2、體驗與同伴一起表演歌曲“買菜”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幾個娃娃,籃子若干。
2、歌曲錄音《兩個朋友去買菜》。
活動過程
1、情境表演:
教師根據歌詞的內容進行表演。
討論:兩個娃娃要去做什么?
2、模擬表演:
幼兒自由結隊,兩人為一組。
鼓勵幼兒根據歌曲的內容,按照音樂的節拍自由表現。
3、學唱歌曲:
教師完整演唱歌曲1—2遍。
幼兒模仿老師學唱歌曲。
學念旁白:
——“小娃娃買了什么菜?”
幼兒自由講述后,教師示范用旁白方式表達,鼓勵幼兒學念。
游戲:猜猜菜寶寶:
——“老師帶了一些蔬菜寶寶,請小朋友摸一摸,猜一猜是什么?”
請部分幼兒將藏在籃子中的蔬菜寶寶摸出來,并認認,說說蔬菜。
教師有節奏的念出蔬菜名(即歌曲中旁白),鼓勵幼兒跟念。
4、歌表演《兩個朋友去買菜》
幼兒自由結伴,兩人一組跟音樂邊唱邊表演。
活動反思
幼兒比較小,家里人很少帶幼兒上街買東西,幼兒體會不到提著菜籃子到菜場買菜的樂趣。這節課正好讓孩子實現自己的愿望,這節課孩子玩的很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