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語言活動:微笑
活動目標
1.在聽聽、看看、議以、講講的基礎上展開積極的想象,為文中小動物設想怎樣帶給別人快樂,使幼兒懂得只要有愛心,不管能力大小都可以幫助別人并愿意給別人帶去快樂。
2.培養幼兒欣賞文學作品的興趣和能力,發展幼兒的感受力和口語表達能力。
3.初步理解故事內容,掌握故事的的內容,學會關心他人,初步體驗當把快樂帶給別人的同時自己也能得到快樂
活動重難點:
重點:使幼兒理解故事情節及內容,了解故事的含義。
難點:能主動幫助別人,愿意給別人帶來快樂。
活動準備
1.自制多媒體課件。
2.空白圓形卡片、彩筆。
一 、導入部分:激發學習興趣,引出故事主題
1.小朋友們,今天早上我們去玩了滑滑梯你們開心嗎?(開心)
開心那就對老師微笑一個吧。
2.小朋友,你剛才是怎么微笑的呀?請你們和邊上的小朋友相互看看吧。請幼兒相互觀看同伴微笑的情景。
3.當你看到同伴微笑的時候,你心里有什么感覺呀?(開心)
4.總結:原來呀微笑能給別人帶來快樂呢!老師看到你們的微笑心里可真高興,真快樂。
5.出示兩個表情(微笑、哭泣)的圖片,引導幼兒說一說你喜歡看哪一個表情?為什么?
教師:哦,原來微笑還能給別人帶來快樂呢,小朋友,森林里的小動物們都想把快樂帶給別人,你們想知道他們都是用什么辦法給別人帶來快樂的嗎?讓我們來聽一聽故事中的小動物是怎樣為別人帶來快樂的呢:請欣賞故事《微笑》
二 、展開部分:理解故事內容,掌握學習方法。
1.播放課件,教師有感情地講故事《微笑》的前四句,并提出問題。
①故事的名稱;
②有那些角色;
③它們有些什么本領
2.分段播放課件,幼兒欣賞。教師分別提問:
①森林里的動物們都是好朋友。看看小動物們在為自己的朋友們做什么?
小動物們想出了什么辦法給別人帶來快樂呢?
②朋友感到怎樣?(很感動、很高興)
③引導幼兒討論,如果你是小蝸牛,你會怎么做?
3.完整欣賞故事:請幼兒邊看課件,邊完整欣賞故事
①小朋友幫小蝸牛想了這么多的辦法,那小蝸牛到底是用什么辦法給別人送去微笑的。
②大家喜歡小蝸牛的微笑嗎?為什么他們都認為小蝸牛了不起?由此逐步得出故事的含義:小蝸牛雖然能力很小,只會爬,但它有一顆愛心,它想到了要讓自己的朋友快樂一點,它把微笑送給了大家,給大家帶去了快樂,所以大家都覺得它很了不起。
③教師小結:原來小蝸牛畫了好多張圖片,每張上面都有一只小蝸牛在甜甜的微笑,朋友們看到這張圖片,也高興地笑了。
三、結束部分:遷移故事主題,滲透思品教育。
幼兒說說自己是怎樣為大家帶來快樂的
四 、活動延伸
1.制作“微笑”標志。
幼兒自制兩枚“微笑”標志,即在圓形卡片上畫上微笑的表情。啟發幼兒將其中一枚“微笑”標志別在自己胸前,另一標志則送給客人老師。
2.邀請舞:《請你一起跳個舞》
引導幼兒隨著音樂歡快的節奏,與同伴一起表演,進一步感知體驗和同伴在一起的友好與快樂。
分析:
《微笑》是一篇充滿濃郁兒童情趣的童話故事,它采用了擬人的手法,把小蝸牛用微笑的方式給大家帶來快樂,從而自己也快樂起來的經過描寫的形象逼真。讓幼兒充分感受到小蝸牛的助人之心和與朋友的友愛之情,體會到為朋友做事的快樂。本故事通過使幼兒懂得“微笑”的真正含義,來感染幼兒,美化幼兒的行為。《新綱要》在語言領域中提出:“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并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以及要“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根據這一目標和要求,結合中班幼兒年齡特點和語言發展水平,由此制定了情感、能力、認知三方面的教學目標。反思:本節活動課首先能創設情境,激發幼兒的興趣。孩子年齡小,注意力集中的時間比較短,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把聲音、圖像、文字、動畫等有機結合起來,激發幼兒的興趣。其次能營造動態,利于幼兒語言表達。我借助多媒體課件,營造了一個非常豐富的動態語言環境。使幼兒體會自己的幫助能使別人和自己都高興,增強幼兒在別人遇到困難時樂于幫助的意識,通過聆聽故事、積極參與討論、大膽想象、繪畫笑臉,孩子們懂得了要用微笑去面對身邊的每一個人,把快樂帶給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