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語言活動:風在哪里
成長目標1、欣賞詩歌,感受詩歌中所蘊含的美感。2、掌握詩歌的韻律和節奏感,能大膽自信地朗誦詩歌。3、激發對詩歌的興趣,體會詩歌朗誦的趣味性。 重點 欣賞詩歌,感受詩歌中所蘊含的美感并能大膽自信的朗誦詩歌 難點 掌握詩歌的韻律和節奏感,能大膽自信地朗誦詩歌。 活動準備 兒童經驗準備: 在生活中經常可以感受到風的存在,詩歌中的現象也能可以看到。 物質材料準備: 樹、花、草頭飾若干,小風車及能產生風的工具如小扇、紙、手電筒、電風扇、小氣筒等。
一、感受風的存在,激發幼兒對風的經驗認識。1、引導幼兒相互交流:怎樣才能產生風?鼓勵幼兒盡量用不同的方法讓身邊的空氣動起來產生風(比如用手扇或者嘴巴吹等)。2、發現我們身邊的風,說一說風在哪里,你是通過哪些現象判斷風的存在。師:小朋友們你們平時是通過哪些現象知道有風吹過的?說說風吹過時讓哪些東西發生了變化,會怎么樣?二、詩歌欣賞——《風在哪里》1、教師富有感染力地朗誦一遍詩歌,幼兒欣賞詩歌。 風在哪里?裙子說:當我的裙擺輕輕飄舞,那是風在吹過;風在哪里?小朋友說:當老師的長發飛舞,那是風在吹過; 風在哪里?窗戶說:當窗簾輕輕飄蕩,那是風在吹過;風在哪里?風就在我們身邊。春天,它吹紅了桃花;夏天,它吹響了知了; 秋天,它吹熟了蘋果;冬天,它吹來了新年。2、用提問的形式和圖示法,幫助幼兒理解并掌握詩歌語言。根據幼兒回答的內容貼出相應的圖片,每句詩歌的圖片貼出來后要完整的念一次。當幼兒無法回憶起詩歌內容時,教師再一次富有感情的朗誦詩歌內容,直到幼兒將詩歌內容都復述出來。 師:(1)風在哪里?詩歌中有誰回答了這個問題。(呈現裙子、小朋友、窗戶的圖片) (2)風吹過裙子,裙子會怎樣的?(呈現裙子飄舞的圖片) (3)風吹過老師,會怎樣(呈現頭發飛舞的圖片) (4)風吹過窗戶,會怎樣?(呈現窗簾飄蕩的圖片) (5)風來了,他給春夏秋冬帶來了什么(呈現桃花,知了、蘋果、新年的圖片)3、請小朋友觀察圖片,梳理詩歌語言,朗誦詩歌。教師指導幼兒把握詩歌的感情基調。三、詩歌朗誦表演請幾位小朋友以小小朗誦家的身份在集體面前配樂朗誦詩歌,在大家比較熟練的掌握的情況下可以男女分組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