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語言活動:阿嚏
設(shè)計思路:
《阿嚏》這個活動主要講述的是大動物把小動物吞掉,在吞的過程中是大吞中、中吞小的這樣一個過程,要讓孩子在比較中分辨大小的排列。也為后面通過打噴嚏動物從大到小得到解救打下基礎(chǔ)。然而這個故事最有趣的地方是故事是不停地循環(huán)的,動物不停地大吞小,然后再大的吐出小的……循環(huán)往復(fù),故事是講不完的。
活動目標:
1、樂意描述不同圖形組合、大小不同動物的形體特征。
2、注意傾聽、了解故事的順序與倒敘,感受情節(jié)循環(huán)往復(fù)的有趣。
活動重難點:
活動重點:了解故事的順序與倒敘。
活動難點:感受情節(jié)循環(huán)往復(fù)的有趣故事。
活動準備:
圍兜及圖形動物;指偶毛毛蟲及樹葉
環(huán)節(jié)說明:可愛的小馬(通過圖形馬認識導(dǎo)入圖形故事)——啊嗚(圖形動物一只吞掉一只)——動物脫險(通過打噴嚏的方式一只一只得到解救)——轉(zhuǎn)著圈的故事(講述順序與倒敘的故事了解故事的循環(huán)往復(fù))
活動過程:
一、可愛的小馬
1、今年是xx年,是哪個生肖的年?(呈現(xiàn)圖形馬)可愛的小馬正向你們問好呢!(向小馬問好!)
2、你覺得這只小馬的頭、脖子、身體、腿,都是什么形狀?
小結(jié):原來,圖形可以變各種動物,今天我們就來看看講講圖形變動物的有趣故事。
二、啊嗚
(一)蜘蛛蕩秋千
1、一天,一只蜘蛛爬了出來(貼在圍兜上)看!蜘蛛那些部分是圓形的?
2、它有幾只腳,腳的線條像什么形狀?
(二)公雞吞下蜘蛛
1、一只公雞走了過來(貼在圍兜上)找一找,公雞是哪幾種圖形組成的?
2、它昂著頭,“喔喔喔”唱著歌走了過來,看見樹枝上吊著的蜘蛛,連忙走過去“啊嗚”一口吞下了蜘蛛。(公雞遮蓋蜘蛛)什么叫吞?(師以動作演示不咀嚼,就咽了下去)
(三)狐貍吞下公雞
1、一只狐貍走了過來(貼)狐貍是用哪一種圖形變的?
2、狐貍長著三角形的頭·耳朵、眼睛,身上穿著三角形的裙子,搖著三角形的尾巴,邁著三角形的腳步走了過來。它看到大公雞在唱歌,笑著說:“哈哈,這可是我的美餐哦”!于是,它悄悄地走過去,撲了上去,“啊嗚”一口,吞下了公雞(遮蓋粘貼)
(四)獅子吞下狐貍
1、狐貍吞下公雞后在湖邊喝水,一只大獅子(貼)竄了出來,獅子是哪兩種圖形變的?
2、獅子看見狐貍,饞得口水直流,它趁狐貍不注意時,悄悄走近狐貍,啊嗚一口吞下了狐貍。
三、幫動物脫險
(一)打噴嚏·救動物
1、獅子吃飽了,在樹下曬太陽,一條毛毛蟲(指偶),爬呀爬,鉆進了獅子的鼻子里撓癢癢。“撓癢癢,撓癢癢,讓伱打噴嚏。“毛毛蟲是怎么說,怎么做的?
1)我們一樣來給獅子撓癢癢吧!
2)如果你是獅子,毛毛蟲鉆進你的鼻子,你會有什么感覺?
2、獅子覺得鼻子癢癢的,啊~·啊~~~阿嚏!打了一個大噴嚏,接下來會發(fā)生什么事?(預(yù)測)
3、毛毛蟲從鼻子里噴了出來,剛剛吞下的狐貍也從大嘴巴里噴了出來,狐貍得救了!可是其他被吞下的動物還在肚子里叫救命呢!,你有什么辦法救它們嗎?(想辦法)
(二)脫險
1、還記得狐貍吞下誰?雞吞下誰?(幼兒說教師貼)
2、我來做狐貍,你們來做毛毛蟲(手指替代)救公雞。
3、公雞吞下了誰?你愿意救蜘蛛嗎?幼兒做公雞師做毛毛蟲撓癢癢。
4、蜘蛛能吞下獅子嗎,為什么?原來大的動物才可以一口吞下小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