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美國的幼小銜接怎么做
美國相關研究指出幼兒在幼教機構的學習成果很可能在進入小學后就逐漸流失,造成這種現象可能的原因有:家長參與幼兒的學習驟減、教室環境的差異太大、幼兒園老師和小學老師的教學方式前后差距太大。 哈佛大學家庭研究計劃團隊在一篇研究報告中指出,目前美國幾所較完善的幼小銜接專業機構,都著重在邀請家長參與幼兒的學習。所謂“幼小銜接期”,泛指幼兒進入小學前家長、學校、幼兒所參與的活動,可視為是為幫助幼兒銜接前后學習環境所需付出的準備,對幼兒來說,最難適應的是突然有許多新的規定和較少彈性的常規得遵守。目前在美國有在實驗階段的幼小銜接機構,其服務項目如下: 1.定期與幼兒和家長透過電話聯系,或做面對面訪談,分享幼兒的學習狀況,以及進而了解學校、教室環境。 2.在進入小學前和幼兒開始建立良好互信關系。 3.邀請幼兒在入學前參觀校園環境。 4. 為幼兒準備一些入學前可在家中練習的活動,例如提供幼兒暑期閱讀書單或是相關的閱讀書寫游戲。 5. 為家長以及幼兒舉辦親子座談會,以幫助他們了解學校老師會有的相關要求及期待。 6. 與當地的家長會或是教師協會做好聯系工作,讓家長了解有哪些機構可以協助幼兒度過幼小銜接期,也能提供家長和其它面臨同樣情況的家庭之聯誼機會。 7.提供家長相關信息,例如小學注冊須知,戶籍地各所小學介紹,是否有入學評量,幼兒的營養餐點注意事項等等。 8.在幼兒入學前后進行家庭訪問。 9.當幼兒進入小學前后,為家長組織輔助團隊。 10. 幫助幼兒提早注冊,以利新的老師以及學校多了解即將入學的幼兒。 由于現階段我們還沒有這樣專業的幼小銜接服務機構,家長得多費點心為幼兒做好入學準備。根據美國加州教育局的建議, 家長可以從以下六方面為家中幼兒做好進小學的打算: 注意幼兒的身心健全: 擁有健康身心的幼兒對于小學規律性的生活絕對有較高的適應力。在幼兒入學前幾個禮拜,可在家中先練習學校規律的作息時間,讓幼兒提前適應小學生活常規。家長對于幼兒的疫苗接種、預防注射記錄當保存完善,定期帶幼兒做基本健康檢查。 培養幼兒的社會性以及情緒的穩定性: 幼兒若是對自己有相當的自信心,才不會畏懼面臨新的學習環境。家長可以設計一些親子共樂的家庭活動,和幼兒分享今天發生最特別的事。鼓勵幼兒嘗試新事物,對于幼兒的特別表現要不吝給予贊美。教導幼兒如何適當表達心中情緒。另外,提醒幼兒在學校若一直覺得恐懼害怕,要記得和老師說。在家里家長可適時培養幼兒的責任感,幼兒通常都喜歡當個開心的小幫手。在開學前后,邀請班上其它幼兒到家里玩,一方面幫助幼兒結識新朋友,二方面讓幼兒在學校有共同話題。 觀察幼兒的學習方式與特質: 家長可隨時問問幼兒在學校看到什么?或做了什么?以促進幼兒好奇心的滋長。讓幼兒了解有時候可以試著解答自己的問題。讓幼兒練習遵守學校的生活常規,在家中可試著讓幼兒練習“聽令行事”。 注意幼兒的語言發展: 想讓幼兒成功適應小學生活,沒有比語言發展更重要的。而幼兒往往從日常生活經驗中,自然的學習使用語言,家長要記得常常和幼兒多聊聊天,許多新的詞匯就是這么自然學來的。鼓勵幼兒分享一天當中發生有趣的或有意義的事,每天讀書給幼兒聽,讓他了解閱讀是件有趣又重要的事。 讓幼兒多多了解他所處的世界: 鼓勵幼兒培養興趣,讓幼兒多多參與各種舉凡文化、藝術、歷史、社會活動以刺激幼兒發展新的興趣。當幼兒問為什么?家長要記得常反問“你覺得為什么?”這樣的回答可幫助家長了解幼兒的思想,也能讓家長做出適當的回應。 多加了解學校的規范: 和班主任老師談談你的期望,對于各種科目的內容以及學習標準多加留意。幫助幼兒事先防范可能發生的問題,例如得自己單獨上洗手間,上課期間不能任意走動等等。家長可善用玩偶,在家中借著角色扮演游戲,讓幼兒體驗在學校可能面臨的問題,例如,在學校遇見新認識的幼兒和老師會是怎樣的情境。事先參觀學校,常常提醒自己雖然幼兒讀過幼兒園,有過團體生活,但小學對幼兒不論是智育、社會性各方面的要求都提升很多。 小建議: 準備一個檔案夾,保存所有和學校聯系的相關文獻。讓幼兒選擇自己的書包,在開學前一天事先造訪學校,確定幼兒上學的通勤方式,讓幼兒了解上課前下課后的安排,參與家長會和其它學校活動,時時向幼兒灌輸對小學生活正面積極的想法。最后,別忘了幫幼兒在第一天上課時照張像,紀念一下這個重要的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