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閱讀《渡漢江》的參考答案(精選2篇)
詩歌閱讀《渡漢江》的參考答案 篇1
《渡漢江》是唐代詩人宋之問(一說李頻)創作的一首五絕。該文章相關的閱讀訓練試題及其答案是由小編為您收集整理,希望能幫助同學們把握語文閱讀的特點,進而提高閱讀能力。
渡漢江
宋之問
嶺外音書斷,經冬復歷春。
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
【注釋】①這首詩寫于作者貶謫嶺南逃歸途中。
1、詩歌前兩句里的“斷”和“復”反映詩人怎樣的貶謫生活?
2、按常理說后兩句似乎寫作“近鄉情更切,急欲問來人”更恰當,這里的“怯”和“不敢”反映了怎樣的心理?
渡漢江閱讀答案,僅供參考:
1、作者貶居嶺外,思念親人,又長期得不到家人的任何音訊,精神極為痛苦。
2、因為一方面固然日夜在思念家人,另一方面卻又時刻擔心家人的命運,怕他們由于自己的牽累或其他原因遭到不幸。這種抒寫,更顯真切、耐人咀嚼。
以上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渡漢江閱讀答案,僅供各位同學參考和學習!
詩歌閱讀《渡漢江》的參考答案 篇2
在語文考試中,古詩文閱讀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中國古詩詞里蘊涵著極為豐富的“美”的因素,而古詩詞表達的思想情感往往是蘊含在形象之中含而不露的。所以要提高古詩詞的閱讀能力,平時應該加強訓練和練習。為提高大家的閱讀能力,今天小編給大家分享的是再塑生命的人閱讀答案,相信同學們完成之后,閱讀能力會很快得到提高!
渡漢江閱讀答案
《渡漢江》
作者:宋之問
嶺外音書斷,經冬復歷春。
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
渡漢江閱讀題及答案:
1.前兩句中的“外”“斷”“復”從哪三個角度寫作者貶居之苦?有什么表達作用?
答:“外”指的是嶺南,在當時是蠻荒之地,,窮僻之所。“斷”指詩人被貶嶺南,跟家人的聯系就中斷了,與家人隔絕,寂寞落魄之苦可想而知,“復”詩人被貶嶺南,一年又是一年,在荒無人跡的地方,詩人獨自忍受著思鄉之苦,一年年熬過來。
2.一般人是“近鄉情更切,急欲問來人”,但本詩的后兩句不同,這表達了作者怎樣的復雜心理?請簡要分析
答:“怯”“不敢”將欲問又不敢問,復雜微妙的心理極真切地表達了出來,離家越近,越想早點知道家鄉事,但又怕聽不到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