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坐不住怎么辦?
問題:殷老師,兒子今年上一年級,老師反映我兒子上課做小動作或者發呆,請問我們做家長怎么辦?
回應:這位家長,您好。你所反映的問題是個普遍現象,來咨詢的父母有近一半會提到這個話題。進入幼兒園或者小學后,很多父母教育孩子的心態會隨著老師的反饋而發生變化,通常情況下,老師可能是除了你之外最容易直接表達對孩子看法的成人了,通過老師的反饋我們能夠更全面地看待自己的孩子。因此,對于老師反映的問題要高度重視,但是也不要過分緊張和焦慮。老師反應的問題不一定都是孩子的問題,比方說你提到的的這個問題,孩子上課做小動作和發呆,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綜合的,如是老師上課的精彩程度有待提高,一堂不能抓住學生的課,特別是小學低年級,怎么說都和老師的講課水平和組織教學的功力有關系。這么說是希望你在重視老師的反饋時,也能稍稍理性地看待老師的反饋,因為父母常常會因為老師的反饋而過分緊張,特別是面子覺得受不了,而不分青紅皂白地對孩子施加壓力,這樣對孩子的現狀非但沒有改觀,反而容易在焦慮心態下把教育帶向一個更為糟糕的狀態。
上面從老師的角度來看待老師的反饋,不是讓你忽視老師所反映的問題,也不是讓你去和老師理論,教老師如何教學。而是希望你能有平和的心態去面對老師。老師所提出來的課堂問題是希望家長能夠在家庭中對孩子施加一定的影響,但是問題是,很多時候老師和家長都認為是孩子的問題是態度問題,認為孩子學習態度不端正,從而走向嘮嘮叨叨的說教或者訓斥,希望用嘴巴說出一個好孩子出來。
孩子上課注意力不集中,從孩子的角度看,首先是孩子適應集體的學習能力有待加強,這也是幼小銜接過程中的典型任務。你孩子所暴露出來的問題屬于發展性的問題,在很多孩子身上都會出現。既然是發展性的問題,就需要用積極推動孩子發展的方式去解決。如在家庭中父母可以和孩子做一些指令性的練習,如給孩子一段話讓他有程序地做幾件事情,訓練孩子的聽覺反應和短時間的記憶處理能力。因為在課堂上很多孩子聽不進去原因是聽覺處理能力方面的不足所致。
第二,可以讓孩子在每天晚上花上一點時間對第二天學習的內容進行預習,這樣保證孩子第二天上課時不需要耗費太多的精力,因為小學低年級孩子的神經興奮時間和強度是有限的,孩子的分神很多情況下都不是故意的,而是不經意間就走神了,那是神經的自我保護。一堂課40分鐘孩子是不可能持續地保持興奮和緊張狀態的。如果孩子能夠對所學習的內容提前做預習和熟悉,那么上課時就能有重點地學習,而不至于因為過分神經疲憊導致分神。
總之,對孩子而言,這個過程不是輕而易舉的,父母和老師都需要有耐心,特別是父母更要有耐心,既要對孩子有耐心又要對老師有耐心。孩子的進步不是突飛猛進的也不是一朝一夕的,而是循序漸進的,父母要堅持做正確的事情,過程正確了,結果就不會偏離太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