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 媽們請看:我的斷奶經驗
可我現在寧愿相信,一個有著強烈好奇心的孩子,會有一天隨著視野的越來越擴大而轉移對母乳的依戀。
很多人之所以要斷奶,是因為孩子太粘媽 媽,不好好吃飯。這也是我這次要斷奶的原因。但我覺得我錯了。
沒有人意識到,孩子粘著媽 媽要吃奶,不吃飯,是在向媽 媽索求愛。媽 媽如果能調整一下母子關系,更多地陪孩子玩,游戲,看電視,聽音樂,去外面走走,為孩子閱讀,都能讓孩子快樂,從而使孩子不再因缺少媽 媽的注意而焦慮。我非常非常非常非常的難過,因為當我意識到的時候,我的斷奶歷程已經開始了。
媽 媽們,如果你們有給孩子斷奶的計劃,首先請肯定你自己是不是真的做好了心理準備。還有時間上的準備。其次,別忘了注意一下孩子的狀態。如果孩子身體正不舒服,肯定不能斷;如果孩子正在長牙需要吃母乳來安慰,也不要斷,如果孩子特別粘你,別以為斷了會更好,最好試試多陪他,多和他一起玩樂游戲,別逼著他吃飯吃輔食試一試。如果調整了母子關系,仍然如此,還要注意身體是否出現狀況。這一切全部正常,孩子心情愉快,媽 媽也覺得完全心甘情愿,也許斷奶的時機真的到來了。孩子其實有了他自己的內心世界,他們不像大家想象中的無所謂。粘人和戀奶,正是孩子在表達自己的情感需求,他們的情感需求得不到滿足而在通過對母乳的依戀進行著求索,這樣的情況下卻把他們唯一的也最重要的求索方式切斷,很殘酷。
寫到這些我內心就很郁悶:莫名其妙讓兩三天不見媽 媽,見了一面又被殘忍地抱走不讓和媽 媽在一起,他小小的心真的會沒有傷害嗎?這樣的傷害不會有影響嗎?我只期望這種傷害會很快平復。
另一大問題:孩子到底該如何斷奶?
我在斷奶之前問過不少人如何斷奶。人們總是告訴我,放婆家或者娘家。我則選擇了放保姆家。
一件事,沒有經歷的人永遠能相對輕松:“習慣了就好了。”“都是那樣啦。”我知道斷奶方式很常見,哭一會之后他也確實不會再哭。但是,經歷過后,我強烈反對這樣的斷奶模式。
我一直想嘗試的是漸進性的斷奶。逐步減少喂奶次數。可惜,夜里的奶確實不好斷,因此很多媽 媽——這也包括我,就把孩子與媽 媽隔離了。其實,有比這樣殘忍的隔離更好的辦法。首先慢慢減少喂奶次數。一直減到只有睡前這一餐奶,再減到半夜也不吃奶。然后在預計到孩子需要奶之前,給水或奶。實在要分開,媽 媽也要可以出現在痛哭的孩子面前。然后用別的方法安慰他(她)。真的,我覺得面對孩子,我們實在沒必要拿出這樣的“狠勁”來。
兩歲之前的孩子,安全感是極其重要的,固然,讓孩子和媽 媽分開幾天不會出大事,但事實上誰也不知道,安全感在孩子心里流失了多少。我至今記得我媽 媽在生我妹妹那晚,突然就不理我,自己去另一屋睡,半夜我從惡夢中醒來,只有一個人,我哭至聲音都啞了。多年來,我都會和媽 媽開玩笑說:媽,你欠我一個交待。當年,你只要是有和我說好:今天晚上,媽 媽不能陪你睡覺,你要自己勇敢地一個人睡,我現在就可能不會如此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