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缺乏自制力怎么辦
男孩慚愧地笑了笑。從此以后,男孩很少再發脾氣了。
解決方法
既然自制力對孩子的成長成才如此重要,那么,爸爸媽媽們應該怎樣培養孩子的自制力呢?教育專家向爸爸媽媽們提出了如下建議:
(1)堅決制止孩子的不禮貌和不良行為
爸爸媽媽有必要讓孩子知道,自己的爸爸媽媽既是友善隨和的,又是有權制止他的無理取鬧行為的。爸爸媽媽不能一貫縱容孩子,這樣孩子將不會有滿足感。
適當地拒絕孩子,會使孩子懂得與人相處時要講道理,不能為所欲為。被寵壞了的孩子,即使在自己家里也不會感到幸福。被寵壞的孩子一旦進入社會,肯定會感到與他人格格不入,他們會發現沒有人愿意與自己相處,因為別人都不喜歡他無理取鬧,自私自利。爸爸媽媽們如能堅持因人施教,孩子就能逐漸學會控制自己、約束自己。
(2)堅持說理,幫助孩子正確評價自己
爸爸媽媽在糾正孩子無理取鬧的壞習慣時,一定要堅持說理,既要告訴孩子“不能這樣做,要那樣做”,又要讓他知道“為什么不能這樣做,要那樣做”,為孩子建立一套行之有效、持之以恒的行為準則,作為孩子評價、判斷自己行為的依據,以此來約束自己的行為。只有讓孩子了解了行為準則的意義,他才會心悅誠服地遵守和執行,并自覺地去控制自己不符合規范的行為,而爸爸媽媽簡單的訓斥與體罰是不能真正起到教育孩子的作用的。
(3)對孩子的物質條件適當地剝奪
豐富的物質條件容易使孩子挑三揀四。我們經常會看到家庭條件好的孩子往往不聽話,而條件不好的孩子卻很懂事。因此,對孩子的物質條件適當剝奪,可能會有利于改正孩子無理取鬧的壞習慣。比如,吃東西的時候給什么就吃什么,如果不愿意吃就挨餓;不該買的玩具一定不給買,孩子怎么鬧也不答應。爸爸媽媽應意識到,孩子的習慣是從小培養起來的,在小事上也要堅持原則,不能妥協。
(4)對孩子的無理取鬧置之不理
孩子的無理取鬧一般發生在爸爸媽媽不滿足他的某種需要的情況下,盡管爸爸媽媽給孩子講了一大堆道理,但孩子根本聽不進去。這時爸爸媽媽可以對孩子采取置之不理的方法,讓孩子盡情哭鬧,一定不要妥協。過一會兒,孩子就會感到自己這樣做根本解決不了什么問題,于是就會停止。如果爸爸媽媽始終堅持這樣做,孩子就會逐漸改掉無理取鬧的壞習慣。
(5)為孩子樹立榜樣 孩子特別善于模仿,情緒極易受感染。因此,爸爸媽媽可利用生活中、電視劇中的“好孩子”形象來教育孩子,充分發揮榜樣的作用。
爸爸媽媽應當通過各種方式讓孩子明白,懂事的孩子讓人喜歡,而無理取鬧的孩子讓人討厭,使孩子的行為向好的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