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愛我家教學反思
這是一節綜合性學習課,原來準備的是分組活動(一個環節一個組,自由組合),昨天開會接受了宋校長一個觀點--課堂真的的不是表演。把主持詞給學生主持人,然后讓她操作,接著是學生分成所謂的組照著紙條讀,我在旁邊聽,這樣一定會很順利的。還可以得到一個放得開的好評。但是,我感覺不會有實際的效果和意義。常規狀態下的學生是應該能作一些即興的闡述的,甚至是犯常識性的錯誤的。于是,我在沒有通知學生的情況下,在不改變學生部分準備的情況下,暗地里作了調整,把活動分為:<<講述照片里的故事>><<件件物品凝聚著愛>><<歌聲代表我的心>><<我愛我家,我贊我家>>四個環節。
因為U盤誤刪,聲音文件丟失了。但是不影響總體,我的課件是以圖片為主的。開場白有個看畫面聽滕格爾的《天堂》的激情的環節。臨時改成了以詩歌激情。課堂前半節學生明顯放不開,這是自然現象,剛上中學的孩子沒有見過這么多的老師聽課。但是,從實際的效果看,學生還是很配合的,只是開始幾分鐘里稍微被動,少了些表面的繁華。我也不著急,因為我們在做的事情是上課,不是演戲。學生的表達都是飽含深情的,而且很感人的事例。后面本來設置了唱歌和點歌結合,因為課件的原因,免除了點歌,把唱兩首改為四首,其中最后一首<<感恩的心>>是全班合唱的,效果不錯的。
下來后問了學生,了解了他們的收獲,他們的感觸主要有這樣的幾點:一是很新鮮,這是第一次正規的在多媒體上課,上次我組織過上空中課堂,另外換了環境有些膽怯,沒有在教室里放得開;二是覺得同學們的講述的很流暢,感情真摯,多數的語言樸實中不乏準確優美;三是過去講課都是提前演練過的,今天感到還是有些突然;四是留下了遺憾就是等著老師點名,而沒有點自己,舉手有有些緊張。另外學生也吐露出一個信息,我們中學老師不像小學老師那樣喜歡問問題,那樣喜歡舉手點名。有幾個學生似乎覺得沒有配合我回答問題而遭受我的指責。特別是有一半同學準備的照片而主動展示的只有幾個。我怎么會這樣做呢。其實平時上課,學生的表現是很踴躍的。當然對我的教學中問題可能是有顧忌,我認為我的問題在于為了激發調動學生廢話多了些,另外沒有讓學生互相評價、談談感受。這節綜合實踐活動課的終極目標自評:實現了綜合性,準備階段的實踐性也基本突出,學生動的不是十分的充分。
這節課龔校長認為沒有分組是個大問題,屬于模式陳舊,他在活動前曾經下發了一個模式(這個文件我學習過)。我只是感覺有點兒疑惑。模式固定一旦下來就有悖“教學有法,教無定法。“宜昌的教研專家鐘維斌老師說過:“美術有一定套路,但是,把美術欣賞課當成語文上未嘗不可”。活動課的目的當然是讓學生在活動中增長知識,通過活動培養能力,受到良好的思想教育,指導教學的應該是教學目標。用常規的手段如果達到了我們的目的呢。寫這篇文章不是強詞奪理,或者說不能容納意見,而在于探討怎樣把課上好。十年前我在縣里講了一節優質課,本身設計的很好的,試講幾個學校都不錯,后來請教研室專家指導,為了迎合其口味做了改動,改了后的課,我上的很沉重,可以說上了一半就盼望下課。可是這節課居然獲獎了。這個獎讓我感覺到不能心安理得。
最后還是決定聽聽同事們的寶貴意見和建議。能把課上的更好,一切意見都熱烈的歡迎。感謝龔校等領導和老師光臨指導。
(今天一早修改課件,第一節修改教案細節,第二節聽課,課間才發現聲音文件出問題,這是一個教訓。以后一定要提前查看,保證不出紕漏,這是一個教訓。今后講課應該提前把自己變動的一些東西給學生提前商討一下,爭取教學民主,今天學生的確是有些沒有及時的反映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