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語文期中考的零星反思
轉眼間,期中考已經過去了,看著學生的試卷,心情是五味雜陳,為某些同學的精彩回答而欣喜,同樣也為那些糟糕的回答而心痛。
這次期中考,我們班學生失分最多的是現代文閱讀的第一篇和課外文言文,幾乎可以用慘不忍睹來形容。從學生的答案出可以看出幾個問題:首先學生沒有靜下心來,認真閱讀文章,現代文閱讀的第一題是送分題,但是學生卻栽在簡單的送分題中,是什么原因呢?學生在閱讀第二段時不全面,找到一點答案就欣喜若狂,所以導致了他們在回答時不全面,沒有答出問題所要求的三點。第二題是讓學生說說打比方的好處,在第三單元的學習中,我們一直強調的說明方法,為什么換了一個地方學生就不會運用了呢?究其原因,是學生回答太寬泛、籠統,只知道運用打比方的說明方法有利于使說明更加生動形象,但是具體生動形象在哪里他們就不會分析,主要還是對文章內容不熟悉,沒有用心去讀。第三題其實也是存在這種問題,學生只知道說明文語言具有準確性這一特點,所以“之一”不能去掉,沒有具體答出用上“之一”和不用“之一”語句所表示的意思有何不同。而第四題也可見學生的知識有限,簡單的生活題也會被扣,沒有聯系日常生活,胡亂寫。接下來現代文閱讀還是需要加強訓練,在訓練中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答題技巧,讓他們學會看題和答題。
這次的課外文言文,失分較多,主要是錯在翻譯和得到的啟示上。我認為這兩道題目是有聯系的,學生如果一題錯了很有可能會連帶錯下一題。我覺得這篇文章理解“舟載以歸而夸諸人。觀者聞其夸而信之”這兩句是解題的關鍵,而“夸”更是解這兩道題的一把鑰匙。學生很容易把“夸”理解為“夸獎”,這樣理解就背離解題的方向,如果知道“夸”是“夸耀”這意思,那就容易答出下一題,容易寫出學了本文所得到的啟示了。在“舟載以歸而夸諸人”這一句的翻譯上,可看出學生翻譯習慣不好,沒有一個個字的去疏通,而是想當然地翻譯下來,結果漏掉其中一些字的解釋。文言語句的翻譯,我們在考試的時候最好應以直譯為主,意譯為輔,抓住句子中關鍵字詞,逐字對應翻譯,同時做好留、補、刪、換、調。我們在翻譯時可以用這些方法:①留。即保留人名、地名、官名或與現代漢語意思相同的詞語。②補。即補充單音詞為雙音詞,或補出省略成分等。③刪。即刪除不需要譯出的虛詞等。④換。即用意思相同的現代漢語詞替換古漢語詞。⑤調。即調整詞序或語序,使之合乎現代漢語習慣。而文言文第一題關于實詞的解釋相對來說做得較好,這幾個實詞都是我們課內經常出現并講解過的,錯了不應該。
學生一拿到課外文言文就格外緊張,其實課外文言文并不是很難,其知識內容與課內學過的知識內容有一定的聯系。課外文言文所揭示的知識必定是在課內學過的、而且是常用的、熟悉的詞,所要翻譯的句子句型也是十分熟悉的,句中的關鍵字詞也是平時學過的,有較高的認知度。至于短文所蘊含的道理,只要讀順語言材料,大體感受短文內容,則不難答題。做課外文言文,首先要“讀”:初讀短文,把握大概。即集中心思穩住神,瀏覽或跳讀一遍。大概明白了什么時間、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誰說什么話,能懂六七成即可。接下來要“細研”:細看題目,推敲字詞。在這一步驟當中,須一一落實問題中的字、詞、句在材料中的對應位置,一般來說,運用所學的知識,較易的題目可以在這一步完成。最后要求“深理解”:再讀短文,加深理解。這一步是從更高的層次上認知短文,既能加深對文意的理解,又能對前兩部出現的偏誤做糾正,這是一個深入兼復核的過程。現在的學生讀課外文言文往往忽視了很多東西,比如忽視了文言文的題目、所給的注釋,而有些時候這些信息卻對解題很有幫助,所以學生在讀課外文言文時還應注意以題解題,文言文閱讀是難點,有時我們可以從題目中獲得一些解題的啟發。有時還可以以注解題,文言文命題者有時會給一些注釋,這些注釋往往能給解題帶來很大的幫助。如這次課外文言文中出現的“諸”,注釋當中就有出現,但是很多學生都忽視了這一注釋。其實,課外文言語段閱讀主要是考查學生課內文言文知識的遷移能力。因此課外文言短文的備考應建立在扎扎實實學好課內外文言文的基礎上,唯此,方能在考場上輕松自如地應對課外文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