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文欣賞
3、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李白
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
1、本詩的感情基調是:
2、全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3、“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為千古名句,請簡要分析它好在何處?
4、這首詩情景交融,詩中第一句通過寫景,既點明了 。又暗寫了詩人對王昌齡被貶的同情和關切。詩中還通過豐富的想像,賦予客觀事物以人的情感,將其人格化,詩人托付 將 寄給朋友,把自己對朋友的慰藉,帶到遙遠的夜郎西。
5、詩歌中寓情于景是一種較為常見的表現手法,“楊花落盡子規啼”這句詩表達了作者的
心情。
6、寄情于物是古詩中常見的手法。作者把自己的感情寄托在哪些景物上?
7、結合全詩,簡要分析上述景物寄托著作者怎樣的感情?
8、這首詩采用的表現手法是:
9、古人論詩有云:“一切景語皆情語,”意即描寫景物也是為了抒情。李白詩中可為例的一句是:
4、夜雨寄北
李商隱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1、本詩的感情基調是:
2、全詩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感情?
3、“秋”字在詩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4、“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為千古名句,請簡要分析它好在哪里?
5、請用簡潔的語言寫出詩人今夜的心境。
5、泊秦淮
杜牧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
1、“煙籠寒水月籠沙”這句詩所描繪的畫面具有怎樣的特點?
2、真正“不知亡國恨”的是什么人?
3、全詩表現了詩人怎樣的感情?
4、本詩的感情基調是:
5、談談你對“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的理解。
6、浣 溪 沙
晏 殊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夕陽西下幾時回?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
1、本詞的感情基調是:
2、全詞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3、詩人徘徊于小園香徑,精心選擇了 、 和 等景物,描繪了一組優美的畫面。
4、從季節、時間的角度看,這首詞寫的是作者 時的生活和心情。
5、詞中“ , ”一聯工整流暢,風韻天然,是深受后人贊賞的名句。
6、這首詞中多處用到對比的寫法,請找出其中的一個例子,并簡要說說這樣寫的好處。
7、“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為千古名句,請分析它好在哪里?
8、①、詞人精心選擇了(西墜的夕陽)、(飄落的花瓣)、(重歸的燕子)以及(徘徊于小園的詩人) ,構成一組優美的畫面,把(自然的春光)和(人的青春年華)很自然地結合在一起,表達了(年逝要珍惜)的情懷,這是運用了(以景傳情,情景文融)的表現手法。
②、從風格上看,這是一首 (婉約) 詞。
③、“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是千古傳誦的名句,這一句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試分析這兩句好在哪里?
對偶;這一句對仗工整,音韻和諧,畫面生動,情感濃郁,寓意深刻,發人深省,因而成為千古傳誦的名句。
④、這首詩多處用到對比的寫法,請找出一例,并簡要說說這樣寫的好處。
例子:“新”和“舊”的對比,或“去”和“來”的對比
好處:舊的亭臺和新的詞的對比,突出了物是人非的惆悵情懷;或“去”的是落花,“來”的是燕子,來去對比,增加了對時光流失的惋惜之情。
⑤、從哪可以看出次詞是懷人之作?(至少寫兩句)
7、過松源晨炊漆公店
楊萬里
莫言下嶺便無難,賺得行人空喜歡。正入萬山圈子里,一山放過一山攔。
這首古詩,在內容和寫法上都有特點,請加以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