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反思——《我們的畫》
口語交際課是"聽話、說話"的發展,與以前的聽、說訓練不同,"口語交際"是雙向互動的,不僅要求學生口頭表達能力,還要注重培養學生與人交流的意識、能力和習慣。
因此,我將"能介紹自己的畫,說出自己為什么畫這些內容,能簡單評評別人的畫。初步培養學生說話大方、聽話認真的習慣。激發學生相互交流的興趣,樂于發表自己的看法,體會口語交際帶來的快樂。"定為本次口語交際的目標,設計的交際情景起到了較好的作用,借助這個情景平臺,激發了學生說話的積極性,在自然的氛圍中進入說話的情景。
要進行口語交際,首先就要明確要求。但一年級的孩子更多的是從模仿老師進行口語交際的。從老師身上,他們學到了怎樣去交際,交際的時候說些什么,老師要給他們一個示范,供他們參考。一開始,我便設計了一個交際場景,請學生上臺來介紹,而老師則充當了交際的另一方、提問者。這一過程是讓學生去觀察,老師是怎么進行談話,是怎么向同學了解圖畫的,然后,我讓他們記住我是怎樣問的。然后我又請了一位同學來問我,這實際上就是一次示范,是讓學生學會怎樣去了解圖畫。同時,讓他們聽聽怎樣介紹自己的畫,通過兩次兩種不同類型的師生交際,再讓學生與學生之間交際,生生互動,了解同桌的畫、了解自己喜歡的畫,四人小組里商量討論推選出一張圖畫;和圖畫的作者一起欣賞圖畫;自己獨立去進行交際。 在活動中形式是多樣的:有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也有學生個人面向全體學生的。在幾次具體的活動中,從介紹自己的畫(從組內到面向全體),評選組內同學的畫,到最后參觀“小畫家”的畫,對學生的口語交際的要求是從模仿到自主交流的過程,是學習方法到實踐的過程,是逐層深入、層層遞進的。
課堂教學中反映的不足之處有:1、有同學在臺前介紹的時候,下面的同學有的聽得不太認真,甚至有人在做小動作;2、學生說話聲音小,不夠大膽;3、有些環節開展的不夠深入;4、學生的自主評價不多……這都是在今后的教學中應該注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