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課堂教學反思之一
引導自學的原則。教是為了不教。課堂上課文的教學僅僅是個例題解答。教學的最終目的是要使學生離開課堂、離開教師、走向獨立、走向自我發展。高爾基曾經說過:“自學是世界上一切財富中最寶貴的財富。”二十一世紀的文盲將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不會自學的人。古人云“授之以魚莫如授之以漁。”但長期以來,中學語文教學只注重了教法的研究,忽略了學法的研究和指導,“只管教不管學”,以致多數學生在語文學習上存在著隨意性和盲目性,缺乏自學興趣、自學習慣和自學方法,自學能力差。學習被動,不利于創造性人才的培養。所以,改革課堂教學,應遵循教學規律,確立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指導學生不斷改進學習方法,變教法為學法,在傳授知識的同時,讓學生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并能在學習中恰當地選擇和運用,引導學生自學,“授之以漁”。著名語文教育專家魏書生在這一方面為我們做出了成功的典范。在課堂教學實踐中,教師要通過設疑,啟發學生思考,運用點撥法等,引導學生通過自學解疑,培養他們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學生今后的自我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