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語文教師心中永遠的痛
在語文教學中,作文作為識字、閱讀、理解、表達、書寫的綜合性能力的最高體現,向來被廣大教師所看重,古時候的科舉考試就有“一文定天下”之說,可見作文的重要性。然而在作文教學中,卻難免的“標準化”“模式化”,造成我們的孩子喪失先天的個性語言能力,這是標準化試卷的過錯,我想語文教師也應該自省。因為我確信:每個孩子都是語言天才,他們每人都有自己的語言特色,過分的拘束他們以應試,而導致的言語生命的蒼白凋零,真實罪過罪過~
也小改了幾年作文,鄙人欲對中學生作文練習中出現的一些狀況進行點淺薄的探討:
例如題目,現下話題作文當道,請以“幸福”為話題寫一篇文章,去看吧,最少三分之一的同學就以“幸!倍譃轭}目,再有三分之一的同學題目過大,像“我的幸!薄靶腋>褪菋寢尅薄叭松男腋!保瑢懗鰜頍o非就是些“假大空”的內容。
“好的題目是成功作文的一半”,題目一定要能吸引人,特別是話題作文,針對那個詞多造幾句話,選最經典的詞組,像“幸福就像手中的沙”“幸福就像小獅子的尾巴”“幸福就是一個微笑”。
小建議:把話題作文的詞語,寫在草稿紙正中間,漫向思維最少五個方面,每條路線延伸最少三個詞,選你最能寫好的題目。
例如開頭,在這里我要強烈抗議“獅子大開口式”,還是寫“幸!钡奈恼,開頭就是“每個人都有幸福,當然我也有!奔词故菍憽拔业膵寢尅,開頭也成了“每個人都有媽媽,當然我也有”?吹竭@什么感覺?無言了吧~人家沒說錯呀~但是我要告訴這樣的孩子們:萬能公式在語言的天地中是淺薄的。
小建議:開門見山式表述、回憶式倒敘、睹物思人、處境傷情、排比烘托、名言小引等,最起碼要熟練會用三種吧,別再“萬能”了~
例如段落,不知道是課本練習中過渡強化,還是老師引導偏失,我們同學的作文仍有不少人還是“總分總”、“老三段”,可笑嗎?簡直是令人發指,想像一下開頭結尾一句話,中間混亂雜七雜八好多內容的文章,又有誰能心平氣和耐心看完呢?
小建議:我個人認為最少該有五段吧(但愿日后別有同仁拿“老五段”來批評我),說點原因吧,我覺得效仿議論文的“引議聯結”,在其中一個事例單薄點,那就再加一個,于是湊夠五段。
例如事例,大約是閱讀面過窄的錯,我們的孩子思想陳舊老套超過中年人:一說頑強拼搏就是張海迪坐輪椅了,一說堅持不懈就是愛迪生造燈泡了,一說無私奉獻就是老大爺掃大街了。我不是說這些人不可敬,只不過人人都說這一樣的事例,那么改作文的老師他能不“審美疲勞”嗎?
小建議:為了應試,事例是要有意識準備的,但是別再選用常用的“古老”事例,名人多了去了,同樣的類型換個不困難吧?再有個趨勢就是從日常的生活中去感悟,一花一草皆生命,一枝一葉皆有情。
密封的試卷,一篇篇的作文,學習成績高的孩子們言語平平,有個別精彩段落也是鶴立雞群,真正出彩的反而有時候,是那些成績一般的孩子。作文不是“作”出來的,言由心生,要有動力、有熱愛、有追求、有活力、有個性,別再寫那些千篇一律的文字,別再抱著范文沾沾自喜,解放語言,釋放心靈,于是靈性就會像汩汩的泉水,永不枯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