溯本求源,讀中學寫
在習作指導的過程中,總感覺學生的作文無論語言表達,還是立意,往往顯得單一、重復、雷同,缺少變化,缺少新意,讓人讀來感到平淡、枯燥、乏味。究其原因大致有二:一是學生缺少豐富的、活化的語言積累;二是學生缺乏靈活多變的觀察、思維、表達方法。記得一位語文專家曾說過"作文指導不應只在作文訓練課上進行,應該是課課都是作文指導課,時時處處都是作文訓練課。他的話道出了習作與閱讀、生活的密切聯系。教材是文質兼美、富有文化內涵和時代氣息的教學對話文本。作為教師,我們要善于挖掘教材這個資源,在閱讀中找到習作的結合點,引導學生在品讀佳作中悟情悟理,促進學生在練筆中發展思維,正確地表達自己的感情。
從讀寫結合的角度考慮,閱讀教學中必須加強思維與表達的變式訓練,引導學生加強詞匯積累,掌握細致觀察與表達的方法,活躍思維,開闊思路,進行"自由表達和有創意的表達"訓練,力求讓學生表達自己對自然、社會、人生的真切體驗,用自己的筆描寫自我觀察到的一種生活,一種發現,一種現象;抒寫自我的一種隨想,一種感悟,一種情愫。
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我們力爭在每次的閱讀中找準訓練點,引導學生抒寫自己的見解。最常見的有以下方面:
1、插圖配文
讓學生仔細觀察精美的課文插圖,然后讓學生根據自己的體會配上小詩或寫上一段話。這種形式的練筆學生也挺喜歡。如讓學生為《五彩池》一文的插圖配文配詩,一個學生寫到:夏天來到藏龍山,五彩池水奪人眼,綠毯上面寶石嵌,瑰麗景色在人間。也許這樣的詩句略縣幼稚,但對于一個四年級的學生來說,能當場寫出這樣押韻的詩句已讓我感到吃驚和欣慰。
2、補白練習
課文中有許多地方留有藝術空白,讓讀者去想象、揣摩。教學時鼓勵學生大膽想象。然后把自己的理解與想象表達出來。《小珊迪》一文中對小珊迪怎樣受傷,受傷后又發生了什么等沒有用過多的筆墨去寫。我就鼓勵學生聯系上下文大膽想象,自由抒寫,還可以加上自己的評論。這樣的讀中練寫,使學生在與課本的對話中自然而然地傾吐了自己的思想,表達了個人的見解。
3、學編課本劇
篇幅較長、故事性較強的課文,可以引導學生試編小劇本。《陶罐和鐵罐》一課我便是這樣做的。小組合作,編寫、排練、表演,然后請老師同學欣賞評議。這樣,學生在編寫的過程中自主地讀書、思考,然后融進自己的感悟書面表達,在反復演練中仔細推敲,認真修改。也可以根據自己的感悟編成小故事在班里讀一讀、演一演,看誰的故事好,誰演得生動。
4、寫廣告語,寫推銷詞
在學習《五彩池》和《珍珠泉》等文章時,我鼓勵學生為五彩池、珍珠泉寫廣告詞來吸引游客。學生興趣盎然,寫出了很多獨特的廣告語。而在學習《新型玻璃》一文時,我又鼓勵學生當小小推銷員,為大家介紹自己公司的新型玻璃。課堂上更是高潮不斷。
5、變換人稱敘述
為了調動學生寫的積極性,我在教學《新型玻璃》一文時,我還鼓勵學生以《新型玻璃的自述》為題向大家介紹自己喜歡的一種玻璃。
6、用詞語編故事
我隨機的將學過的一些詞語寫在黑板上,然后讓學生展開想象,用這些詞語編故事。如:高興、獵狗、小心翼翼、小鳥、難過、興高采烈。詞語剛寫出來,便猶如"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們興致勃勃,躍躍欲試。結果可想而知,一個個生動有趣的故事便誕生了。
總之,教師應利用一切可以挖掘的資源,及時地捕捉訓練的契機,將讀寫結合,在靈活多樣的指導中,啟迪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發現、感悟,培養語感,從而促進學生作文能力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