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做事三分鐘熱度應該怎么辦呢?
孩子對這個世界的好奇就像我們在觀光,她會被一種新鮮的活動吸引,會有一段時間的癡迷和興奮。但很快,新的興趣吸引了她,舊的行為被她厭倦。如果孩子可以自行其是般自然地交替這些好奇和興趣,轉移自己的興奮點,她對這個世界的接觸、感知、喜歡就很快得以完成。這些游戲、興趣與愛好不會被孩子遺忘,也許看起來她什么都忘了,不過,這些活動帶來的鮮活的內心快樂體驗會永遠儲存在孩子的心理記憶中。等到孩子10歲以后,像老牛反芻似的這些心理體驗會再現,兒時接受的不同的培養和訓練會活化,幫助她選定某種興趣,可能發展為一種職業,也可能作為一種愛好伴隨終身。這還不是更重要的,更重要的是這些心理體驗是孩子情商發展的基礎,是她對這個世界、對人類、對自我的基本感覺,所以也是孩子會選定什么樣的價值觀的感覺基礎。客觀地說,孩子不愿意執著于某種活動正如她要繼續前行一樣,潛在內心的那種超然理性在保護她的成長。早期教育
當然,5歲孩子也是開始建立規則的最佳時期,那么如何既保護孩子的自然選擇,也幫助孩子學習到規則和責任呢?這里應該有些可遵循的東西:
一、規則應該是孩子可以稍加努力就可以完成的。給孩子定不能完成的規則,不僅不能幫助她學習規則,反倒破壞她對規則的喜歡,得不償失。具體地說,在孩子對舞蹈或游泳感興趣的時候,和她約定要上多少個課時。如果每周2次課,5歲孩子最好不要超過4周,如果天天去,不要超過10天。如果完成家長要給予及時鼓勵,然后繼續約定。讓孩子可以預知她還需要堅持多久才可以輕松離開。
二、5歲孩子需要在游戲中學習規則,這個時候女孩子喜歡角色游戲,男孩喜歡動作游戲,父母要學習如何在孩子游戲的時候訂立規矩,并讓他們體會到遵守規則時游戲就玩得快樂,不遵守規矩,玩得就不開心,慢慢地孩子就能學會如何從規則中獲益。
幼兒教育小編總結:孩子的興趣廣泛但又往往不能夠堅持到最后,家長們往往都會擔心孩子會養成知難而退的性格,其實只在家長們能夠理解到小孩子的性格,并且時刻的保持在孩子能夠承受的限度之內,就可引導孩子養成有始有終的好習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