聰明媽媽如何來處理孩子們間的沖突
頓了一會兒,我接著說:“你覺得你現在該怎么做呢?”周周從我腿上下來,走到曉曉跟前,捧著曉曉的臉,說:“對不起。”說完還擁抱了曉曉一下。
曉曉依然悶悶不樂,5歲孩子的情感比三歲多的孩子更為復雜,更接近成人。周周早就忘記了“落湯雞”的不快,而曉曉還沒有忘記周周的責怪和打她帶來的委屈,這種委屈的情緒需要時間來消化。這是一件好事,讓周周明白:不是一句“對不起”就能解決問題的。經歷了曉曉對她的冷落,也許能讓周周更加懂得尊重和體諒別人的感受。
接下來是洗漱睡覺,在睡覺前的一個小時里,任憑周周怎么喊“曉曉”或是“曉曉姐姐”,曉曉始終沒有理睬周周,周周覺得挺沒趣的。
第二天早晨,曉曉早早地起床了,周周還沒醒來。看起來曉曉的情緒不錯,昨夜的不快似乎已經煙消云散。我笑著問曉曉:“昨天周周打了你,你不開心了吧?”曉曉說:“是的。”我說:“現在感覺怎么樣?”曉曉的臉上露出笑容,“現在沒事了。”
不久,周周醒來了,一睜眼看到曉曉,對著曉曉笑。曉曉也笑了,她們倆“一笑泯恩仇”了。
父母在孩子起沖突的時候,父母在這里千萬不要去充當一個判官的角色,很多父母以為自己很萬能,他們希望孩子有問題了找自己來處理,有時候往往會適得其反。其實,我們可以看到孩子本身可以解決這方面的問題。早期教育
重點提示:
讓孩子知道:對他人的無心失誤,不要緊緊抓住不放,要寬容對方。
父母在孩子起沖突的時候,去充當一個判官的角色,這萬萬不可。
幼兒教育小編總結:孩子們之間發生了沖突,做為家長首先要搞清楚狀況,不可盲目的對孩子們一頓痛罵,心平氣和的引導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希望每個媽媽們都能夠教會孩子們更多的處理事情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