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方法不一值所導致的惡果?(六一幼兒早期教育指導)
教育孩子,家長們的意見要統一,尤其是那些住所不定的寶寶們,平時家長更要給予多的關注,了解孩子們的心理,以下就讓我們來看一個小實例,看看教育方法不統一會導致什么樣的惡果吧!
孩子只有在父母面前才能真正獲得安全感。因為孩子只有與父母形成良好的依戀關系,以后才能與他人建立起親密和信賴的關系。孩子只有覺得父母是可以信賴的,才會推及他人是可以信賴的。精神分析的代表霍妮認為兒童在早期有兩種基本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和滿足的需要。這兩種需要的滿足完全依賴于父母,當父母不能滿足兒童這兩種需要時,兒童就會產生焦慮,即:如果父母不能滿足兒童安全的需要(如父母不能向幼兒提供持續的、穩定的、持之以恒的、前后一致的、合理的愛),幼兒就會缺乏安全感。
早教網,安全感是心理健康的基礎,有安全感的孩子才能有自信和自尊,才能與他人建立信任的人際關系。而缺乏安全感的幼兒更多地感知到孤獨和被拒絕,對他人通常持有不信任、嫉妒、傲慢甚至仇恨和敵視的態度,行為上也更容易出現逃避、退縮或攻擊性的行為,較難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缺乏安全感也是導致多種心理疾病發生的原因之一。
這里要講到一個缺乏安全感的孩子的故事。這是一個網友給我的留言,經孩子媽媽的同意,我把孩子的事例發表在這里,給家長們做一個借鑒。
我的孩子3歲了,一直是爺爺奶奶、外公外婆輪流帶,兩個星期換一次班。爺爺和外婆很寵孩子,什么都順著孩子。外公則有一些原則,但是外婆會經常當著孩子的面罵外公。而外公外婆和爺爺奶奶因為教育方式不同,誰也不聽誰的,積怨很深。孩子從2歲開始變得內向、沉默,什么人跟她說話都不答理,對別人視而不見。我問她為什么不答理別人,她只說一句“不喜歡”。自從9月份上了幼兒園,孩子的性格變得更加內向了,甚至都不怎么跟我談心了,只要一說起有關幼兒園的事就完全避開我,或是轉移話題。不但早上哭,半夜也哭。據老師說,因為一件衣服的事(她出了很多汗,老師要給她脫衣服,可是她堅決不肯,老師就硬給她脫),她大哭,脫了后也抓著衣服不放。而且時時刻刻要拿著她的書包,并且不斷地拉書包的拉鏈。老師說平時她只要安靜下來也會有這些動作,上幼兒園后手里也習慣抓著一條手絹不放,時不時就擦擦眼淚。還有就是老想著她的書包,明明擺正了她還要再擺,拉鏈拉好了也要再拉,活動完回來就要先去看看書包。這些都是白天的舉動,晚上回家她也不會跟我們講幼兒園的事,直到半夜大哭,把白天在幼兒園發生的事都演繹了一遍我們才知道這樣。連續兩個星期都是這樣,每晚12點半準時開始,持續一個小時,而且就像中了邪似的完全不理會任何人。第二天問她晚上有沒有哭,她都說沒有。她恐懼上幼兒園,一早起來就歇斯底里地哭著說不去幼兒園。
我們跟老師溝通了,甚至帶她去看了心理醫生,都沒法解決她的焦慮和恐懼。這個星期她又開始發燒咳嗽,沒上幼兒園才稍微好點,但早上起來的第一句話就是“我不要上幼兒園”。我們真的是心力交瘁,不知該拿她怎么辦。現在,她性格變得很不開朗,出去玩也不是很開心的那種,有時一邊玩還一邊發呆,也不愛跟別的小朋友玩了,只要有小朋友跟她玩,她就會對我說:“媽媽,我不喜歡他(她)。”最重要的是她現在已經開始不太喜歡跟我聊天了,甚至晚上也不肯跟我睡了,我一直在找原因,可是她的回答是“媽媽會打我的”。我從來都沒有打過她,也沒說過類似要打她的話,但指責肯定是有的,可是這段時間肯定沒有,不知為什么在她心里會有這個想法。即使白天和晚上我帶她玩得挺開心的,睡前也跟她講故事,一提要關燈睡覺,她就說要跟外婆睡或是爺爺睡了。我心里那個難過啊,雖然不跟我睡她會睡得更舒服,可是我還是希望她能跟我睡。醫生說她現在已有一點焦慮癥了,不知這么大了還好不好改正?我真的是一點辦法都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