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合作
淺 談 合 作
巴州區店子鄉中心小學 楊涌泉
【關鍵詞】合作 轉變 重要性 培養
【正文】
二十一世紀是競爭的世紀。科技競爭、軍事競爭乃至綜合國力的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高度重視人才問題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要求。而人才的培養又與教育是分不開的。如何培養人才?培養什么樣的人才?在培養人才的過程中應讓他們具備怎樣的能力?這是學校教育必須面臨的一大課題,現在我就如何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提出幾點看法:
一 轉變觀念
自古有“文人相輕”的說法,有些教師也受這一思想的影響,總喜歡獨自一人解決教學中的疑難問題,殊不知,一個人的知識和認識是有限的,獨自解決某些問題時往往會出現偏差甚至錯誤,這不僅影響教師形象,而且更重要的是誤導了學生。另外,有些教師總強調讓學生獨立完成學習任務。他們卻忘記了現在的社會又有哪一件事情、哪一項工作是單靠一個人的力量去完成的呢?學生能獨立完成學習任務固然好,但如果讓學生合作去完成也許效果會更好。不是俗話說“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嗎?所以作為新世紀的教師首先應轉變個人主義觀念,作到教師與教師的合作,教師與學生的合作,學生與學生的合作。
二 作為教師要充分認識合作能力的培養對青少年學生的重要性。
1 合作能力是青少年生存和發展的基本功之一。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個體間的競爭就意味著團體內部各個成員之間的協調、配合,如果不善于與他人合作,那么一個人的發展就會非常有限,所以,處理好競爭與合作的關系是青少年生存和發展的基本功之一。
2 合作能力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合作是一種比知識更重要的一種能力。中外教育界早已把與他人合作,對科學和真理的執著追求精神作為二十一世紀人才素質的必備條件。而且《語文課程標準》也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著就意味著我們在一線的教育工作者必須在教學的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
三 如何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呢?
首先,培養學生對共同理想和共同目標的自覺認識。每個團體有了共同的理想和目標,大家才能齊心協力共同發展,也只有學生對共同理想和目標有了自覺的準確的認識才能在實現共同理想的過程中實現個人價值。
其次,營造良好的合作氛圍,讓學生形成樂于合作的習慣。合作的基礎是思想一致,這也正如拔河比賽,在雙方勢均力敵的情況下如果某方的隊員互不信任,互不支持,不懂得合作,他們準敗無疑。因此,要從點滴的教學活動抓起,使學生在團隊中感到友善和溫暖,得到支持和信任,從而養成良好的合作競爭意識和習慣。
再次,讓學生學習好基本技能,奠定合作的智能基礎。每個合作者都必須具備一定的基本技能和知識,才能有能力參與合作,所以必須要讓學生學好基本技能,讓之具有全球化、國際化的語言、文化、知識和視野;讓之掌握新的學習方法與科學工作的方法,以科學知識,科學精神來充實自己。
總之,在知識爆炸的今天,作為教育一線的教師必須在教學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合作的能力,這樣才能適應新形勢下的新競爭,才能讓學生在以后的工作中立于不敗之地,也才能使中華民族立于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