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究竟該學些啥?
近來,有關中小學語文課本的新聞熱鬧非凡:金庸小說《天龍八部》入選人民教育出版社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語文讀本;體育明星劉翔“跨”進上海市小學語文課本;而《狼牙山五壯士》也在網上熱傳已從上海市的新語文教材和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語文新課本中刪除。這一連串的改變引起了社會上的廣泛關注,一時間,“語文課本究竟應該放些啥”成為了熱門的話題,省城學生、家長們對此也是褒貶不一。學 生:普遍贊成
語文課本的改變,最直接影響到的就是使用課本的學生們,因此,學生的觀點應該是最具參考價值的。
絕大多數學生在接受筆者采訪時都對此次改變表示高興。“語文課本對一些流行元素的吸收是時代的進步和文化的進步,說明我們的教育更能兼容并蓄。”濟南一中的馬熹哲同學評價道。
“金庸的《天龍八部》并不會誤導學生,就算不放入語文課本,很多人也都已經看過了。”馬熹哲說。但是,她覺得武俠小說只是在情節上很引人入勝,但是對語文的幫助并不是很大,作為一名文學愛好者,她認為語文讀本中應該選一些文學性強的文章或者具有代表性的小說家的文章,例如意識流、浪漫主義、現實主義等的代表作品等。
對于《狼牙山五壯士》的刪除,許多學生也表示了贊同,“《狼牙山五壯士》不適合語文的教學,放入政治課本更好些”馬熹哲說道。“我覺得,只有我們喜歡的作品才真正適合我們學習。”
老 師:喜憂參半
相對于學生們的滿心歡喜,老師們的看法顯得理智許多。
“一套課本教育幾代人的局面早就該改變了,孩子們現在正處于一個各種思想碰撞交流、信息飛速膨脹的多元化社會中,既然社會在變,我們的教育方式、內容等也要相應改變,不管是添加《天龍八部》還是刪除《狼牙山五壯士》,我認為都是一種有益的嘗試。”濟南市機車中學的邢老師說道。
但不少老師也對此表示出了自己的擔心。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老師說:“在民族危難之際,狼牙山五壯士為了一種責任,一種理想,堅持戰斗到最后,甘愿赴死,這和歷史上的文天祥、鄧世昌一樣是永垂史冊的。對狼牙山五壯士不應只作為一個故事來講,而應從中提煉出一種時窮節乃見的民族精神,一種威武不能屈的英雄氣節來鼓舞學生。但隨著《狼牙山五壯士》的刪除,下一代人對英雄的理解會是怎樣呢?”
一位自稱做過多年語文教師的網友滿心憂慮:“想想那些可能迷失在‘江湖’中的孩子,他們不明白真正的英雄是什么,只知道那些武俠小說中的江湖義氣和因果報應,這只會使學生陷入武俠充滿暴力意識的空幻世界中。”
專 家:尊重并支持
對于人們對語文課本的討論,山東省教研室高中語文的教研員萬福成老師認為應該給予理解。這是社會發展和人們心理發展的需要,而且,我們之所以聽到不同的聲音,看到如此規模的討論,正是由于人們對教育的關注和對下一代的關心,這也正是反映了時代的進步。不能否定每個人的見解,應該允許大家的討論,這樣才有助于問題的澄清。
萬老師也很關注語文課本的變化,他說:“以前的語文課本對孩子的政治思想教育比較機械,不宜于孩子的理解與滲透,而改變之后的課本更加貼近生活,例如劉翔的事跡是婦孺皆知的,就更容易被學生所接受。”他認為,一套課本具有教育人的功能,如果其時代久遠、不符合社會需要,就會不符合人們心理的發展,必定會被人們所拋棄。
萬老師最后總結道:“社會在發展,對學生的要求在逐步提高,那么培養學生的載體,譬如教材等也會不斷地改進。語文課本在今后的改革中,會更注意及時吸收社會進步、科技發展的新成果,把一些時代氣息濃厚、富于文化內涵的好文章及時收入課本。這是時代發展的一種趨勢,編者對課本的改動更注重人的發展,應該給與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