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消滅流水賬
初學作文者往往自覺不自覺地陷入“流水賬”的圈子。寫人記事沒有細致形象的描述,缺乏生動具體的情節,只能機械地敘述事情的經過。究其原因筆者認為有這樣幾個方面:
1.日常生活中缺乏深入細致的觀察,往往只了解大概,不能深入其本質。
2.文章中不會運用修飾性詞語,不能巧妙地運用各種短句。
3.不對事物的性質作深入剖析,挖掘其深刻的內涵,寫出其真切的感悟來,最終只能為記事而記事。
那么,如何在作文中消滅”流水賬”呢?
第一,學會觀察。
不會觀察就不會寫作。日常生活是作文取材的源泉,身邊的人、事、物,我們都應留心觀察,關注過程,抓住特征和關鍵。當然,細致的觀察之后,還需要深層次地思考,有所感悟,以揭示其本質。
第二,加強擴句訓練,充分運用修飾語,將人、事、物形象化、具體化。
作文中力求避免句子的主干式表達,而應通過擴充狀語、定語、補語等,豐富句子的內涵,使其枝繁葉茂。如“馬路上過來一輛小車”可擴展為“寧靜的馬路上,吱呀吱呀地過來了一輛黃色小車”,雖只是幾個詞語的插入,卻使聲、色、形俱現,文采大增。再如:“我接過試卷,50分!”可擴展為:“我忐忑不安地接過那熟悉而又陌生的試卷,一個刺眼痛心的50分!我只覺得腦中轟隆隆的,真不知道自己是怎樣走回座位的。”修飾語的運用具體而生動地展示了考試失敗后的心理感受,使文章真切可感。 類似的句子在學生的作文中很常見,只要讓學生稍稍留意一下,適當運用一些修飾語,其作文浯言就可以亮起來。
第三,巧妙運用修辭手法,增加作文語言的含金量。
修辭是語言生動的催化劑,恰當巧妙的修辭不僅能增添文采,而且使事物的形象更加突出,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錢鐘書的《圍城》可謂修辭運用的典范,大量精辟巧妙的比喻,或形容物態,或揭示心理,令人拍案叫絕。 一位學生在《當我被誤解的時候》一文中寫道:”我剛踏進教室,鬧哄哄的教室立刻變得鴉雀無聲,幾十道帶著問號的目光向我直射而來,這些目光古怪而陌生,仿佛他們盯著的不是一個朝夕相處的同學,而是動物園里新來的什么珍稀動物似的。”作者選擇了“動物園里的珍稀動物”這個喻體,準確而生動地寫出了被誤解后同學們驚異的目光。在文章的開頭、結尾可以讓學生運用排比句式,或抒情或議論或描寫,語言不多,效果卻不同凡響。
第四,描寫穿插,使行文生動。
在寫人記事中對人物、環境作適當的描寫,雖三言兩語,卻似神來之筆,為平淡的行文增添不少波瀾。寫人時,選擇較能突出人物的形象、性格的描寫方法,讓人物形
象生動具體地層現于讀者面前。環境描寫可以渲染氣氛,烘托人物心情,適當穿插可起點綴作用。一位學生在《考試之后》一文中寫道:“天陰沉沉的,似乎要將大地吞沒;風冷颼颼的,幾乎要將我冰冷冷的心吹破,我緊揣語文試卷,徘徊在回家的路上。”作者將
環境與考試失敗后的心境巧妙結合,表現了人物的特殊心理。平時作文訓練中,要有意識地讓學生進行這類作文片段的專項訓練,如各種心理描寫、人物描寫、環境描寫系列。讓這類訓練深入到平時練習之中,作文時才能信手拈來,不斷有妙手偶得之句。
第五,以議論抒情畫龍點睛、深化中心。
在完成對人物或事情的刻畫之后,通過議論抒情,深入到事物的本質,或引名言警句,或抒哲理感受,避免蜻蜓點水浮光掠影。某學生在《當我面對誘惑的時候》一
文中寫自己面對誘惑、戰勝誘惑,由己及人寫出了深意:“我愕然回想著這一切:不是嗎,現實生活中有幾個人能不為錢財所迷惑,能不沉湎于安逸的生活?但愿所有的人
都能抵制住誘惑守住純真……” 綜上所述,消滅“流水賬”式的作文,是一個系列化的過程,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需要學生對文章作通盤的構思,全局的醞釀,更離不開學生嚴謹、認真的態度和持之以恒的毅力。